CIO时代网  |  空间  |  论坛  |  CIO同学圈  |  百家讲坛  |  专题  |  资讯  |  方案  |  案例  |  百科  |  电子周刊  |  研究中心
  首页  演讲嘉宾  北大CIIM中心云计算应用联合实验室启动仪式  论坛对话  现场图片  往届回顾  
第三届中国云计算应用论坛圆满落幕
 

  2013年1月13日,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一层阳光大厅可谓是济济一堂、盛况空前,“第三届中国云计算应用论坛”在此隆重举行。本次论坛由北京大学信息化与信息管理研究中心和北大CIO班教务办公室主办,CIO时代网承办,北达软协办。各企业、信息中心负责人、信息化行业权威专家、云计算专家、有关企事业单位和媒体代表200多人荟萃于此,就云计算与下一代信息化应用模式、基于云计算的共享基础设施应用、基于云计算的共享平台应用、基于云计算的物联网应用、基于云计算的移动应用等主题侃侃而谈……>>更多

演讲嘉宾

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信息中心专家委员会主任
宁家骏

 

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航天工程咨询中心研究员
曲成义

 

北京大学工学院南京研究院执行院长
马建

 

卫生部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
高燕婕

             

北大信息化与信息管理研究中心主任
王益明

 

网宿科技股份有限
公司副总裁
刘洪涛

 

北京国信达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王波

 

锐捷网络电子政务研究中心副主任
黄铧焕

             

红山世纪副总裁
沈留启

 

Discern公司主席兼CEO、美国国家科学院“预测未来颠覆性技术委员会”成员
Harry Blount

 

北大信息化与信息管理研究中心秘书长
姚乐

 

CIO时代网总编辑
胡颖

 

主办:北大信息化与信息管理研究中心
   北大CIO班教务办公室

承办:
协办:
 
合作伙伴
 
新浪微博
 
北大CIIM中心云计算应用联合实验室启仪式
 
 
北大CIIM中心云计算应用联合实验室启动仪式

  2013年1月13日,北大CIIM中心云计算应用联合实验室启动仪式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隆重举行。本着以开放推动云计算产业创新与整合推动云计算产业联盟,以应用推动云计算产业发展为宗旨,北大CIIM中心云计算应用联合实验室将秉承北大兼容并包的传统精神,打造开放的并包平台,最终目的帮助用户基于国产和开源的软硬件,构建下一代基于云计算的安全可控的低成本的信息系统。实验室将建立一个开放实验平台,从用户需求出发让云计算领域的个人及公司进行重包合作,实现开放创新。建立一个云计算开放小组,为云计算从业人员提供良好的交流学习平台……>>更多

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服务业司司长 陈伟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领导、各位同仁,今天我们利用星期天休息日在北大汇聚一堂,一方面就云计算应用分享了思想的盛筵,聆听国家信息化专家以及企业家就云计算技术、产品、应用、服务方面的演讲,给我们提供了很多真知灼见,我相信大家听了之后会有很大启发;另一方面我们将共同见证北大CIIM中心云计算应用联合实验室的成立,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当前正在迎来一个崭新的时代,这个时代从技术的层面来看归结起来无外乎“云、物、移、大、智”……>>更多

 

国家信息中心电子政务外网工程办主任 周民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来宾朋友们,大家上午好!很高兴有这个机会和各位同仁在这里共同探讨云计算的应用问题。首先我代表国家电子政务外网管理中心办公室向此次论坛的成功举办及北大云计算应用联合实验室的成立表示热烈的祝贺!此次论坛聚学术、精英、研究和探讨云计算应用的兼容并包问题,切实践行北大精神,是非常有意义的,也必将对我国的云计算产业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下面我想借这个机会就我国政务云的发展谈几点意见:第一,政务云是电子政务模式未来的发展模式……>>更多

             
 
第三届中国云计算应用论坛对话
 
 
第三届中国云计算应用论坛对话

主题:基于云计算的下一代信息化
议题:1、云计算给下一代信息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2、如何基于云计算构建下一代信息化应用


对话主持
姚乐 (北大信息化与信息管理研究中心秘书长)
对话嘉宾:
刘稚(新疆自治区政府电子政务办公室主任)
刘建明(国网信息通信公司总经理)
李玉磊(万达期货信息总监)
曹亚林(北京华冠商贸有限公司信息总监)
石广海(陕西省移动互联网与云计算应用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

主持人:
好,对话现在马上开始。有请对话嘉宾:新疆政府电子政务办公室主任刘稚先生、国网信息通信公司总经理刘建明先生、 万达期货信息总监李玉磊先生、北京华冠商贸公司信息总监曹亚林先生和陕西省移动互联网与云计算应用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石广海先生,有请各位嘉宾上台!我们听了一天的论坛,很少给大家机会自由畅谈,那么接下来这个环节是相对比较轻松的环节,我们会请台上嘉宾发表观点,台下嘉宾也可以提问,甚至对嘉宾有什么不同观点也可以提出来。对话主题是“基于云计算的下一代信息化”,我们来看云计算怎么来帮助我们构建下一代信息化。我先把问题提给台上的嘉宾。每位嘉宾简短谈一下云计算给下一代信息化应用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机遇是什么、挑战是什么。
刘建明:大家好,今天听了一天的论坛,非常开心能跟大家交流。首先我先谈一下自己的想法。那天姚秘书长给我发了一个邮件,邀请我参加今天这个高峰论坛,谈一下下一代信息化。我的想法不太一样,我看了“十二五”的规划和这次“十八大”的报告,提的都是“新一代信息化”,我个人认为就云计算来讲提“下一代信息化”有点远,或者不是特别贴切。上午陈司长提到的观点,我觉得很不错,他提的是“云、物、移、大、智”。从现在的角度来说,这几项技术对于新一代信息化起到了推动作用。讲下一代信息化和网络、通讯、计算各个方面都密切相关,所以我认为从云计算讲下一代信息化比较远。
谈到机遇、挑战。刚才几位专家都提了,云计算会使我们能耗降低、用户成本降低、应用更广泛,我认为这是一个主要的发展趋势,也的确是对我们各个方面都起到非常好的作用。所以它推动信息化应用,推动老百姓或者党政企业的工作会更好,这是我的个人观点。谢谢!
刘稚:大家好。电子政务目前的发展面临平台期,现在是处于什么平台期呢?经过这么多年基础设施投入建设,系统成一定规模,但是效益远没有达到社会所期望。电子政务投入产出效益始终偏低,目前我们面临着困境,不知道是该进还是该退。现在政府一年投了这么多,统一的网络什么都在建,但是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到了平台期,我们现在寻找出路,等待突破。这是关键时期。
我们面临的问题第一个就是重复建设,这个问题相当严重。现在各个部门分别的投资、分别的建设,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实。比如说网络、平台分系统建设;第二就是信息孤岛,非常严重,资源分布在各个系统。例如我们做全自治区的行政服务系统建设,就发现了一个很尖锐的矛盾,到县一级,建立行政服务大厅,行政服务审批系统没法儿整合公安、质检、工商,他们都有自己的专网,又不允许地方政府接入,这样就无法管理监督一些信息。所以地方政府在整合资源方面非常困难。最笨的办法就是工商、公安操作员输入两次,方便信息共享,这种效率非常低;第三,投资渠道一直没有得到很好保证。除了国字号项目在国家发改委立项,地方的很难立项,而且财政经费也很难在财政预支;第四,电子政务大范围里面,从中央到地方一直没有明确编制、地位等等,现在面临着事业化单位改革的过程。上次我跟杨部长也提了这个问题,队伍何去何从成为了一个重大问题,因为这样无法长期保证。
这四个问题摆在我们面前,现在有一个问题要从根本机制上解决,但是信息共享、重复建设的问题,基本上这么多年想了很多办法基本上是不解,真的很难做。在这样的情况下,根据历史经验,有时候技术手段的突破常常会带来一些突破。云计算现在为我们提了一种可能,我们尝试用新手段来突破。云计算首先有可能解决掉重复建设问题,资源分割问题,我把数据全部集中到一起一个平台上运行,用不着各个单位建计算中心、系统和网络。这样大数据就成规模,搜索引擎不仅仅搜索省政府的网站甚至可以搜索全区、全市所有的网站,这个效益就不一样。因为在一个信息共享平台里面,信息可以共享,现在所有网站都落在各级政府;第三就是经费就没有那么强烈的需求了,因为我们只付服务费,资金压力减小,而且服务费是按年付;最后一个就是人才的问题。我们新疆自治区、西部一些地方,县级方面有编制,但都招不上合适的人,因为他们不愿意去。我们用云计算整合以后就大大减少对技术人才的需求。
所以这些问题,有可能在云计算到来的时候给我们提供解决方案。我们一直对云计算在电子政务方面的应用保持着高度关注,而且从去年开始就做了试点建设,主要想解决的方面就是解决认识问题,大家愿意转到云上面,现在要统一认识。如果不统一认识,没法儿推进。第二是解决掉安全问题。今天上午有专家也提到,云带来了很多新的问题。再一个比如说政府信息系统分等级保护,集中到一起,怎么来解决这个分级问题。第三个问题就是安全问题,用户安全,怎么保护用户隐私?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网络问题,整个应用依托于这个网络,如果网络中断怎么办,我们有什么方案应对这种可能出现的风险?原来各单位局域网、外网断了,还可以处理业务。现在如果云端网络断了怎么办,要不要备份?现在一旦中断,我们一点办法都没有,亚马逊、Google都中断过,我们也在尝试研究这些问题;还有部署模式、收费模式等等。如果这些问题能够得到解决,包括今天上午应用联合实验室的成立能够来推动这些问题的解决,我相信云计算会非常有前景。谢谢!
李玉磊:
我个人感觉距离下一代信息化的距离还比较远,而云计算很多思想、思维方法我觉得在我们很多企业里多年以前就开始在做、开始在用。比如我们大概有十几年的系统建设和维护,所有关键业务全部集中,我们在全国有20家的分支机构,但是基本业务是分布式。这在很多层面上跟云计算、虚拟化有一些类似的地方。我个人感觉,从IT投资、降低成本、IT管理、运维效率提高、可控性,还是有相当的保证,但是真正要把应用落实,我认为除了各位领导专家讲的架构、基础设施以外,还有就是在应用、上层,即使有了云计算、虚拟化很好的平台,真正到客户需求、到应用这块还是有工作要做。谢谢!
曹亚林:
大家好!关于云计算,我个人感觉还是在摸索阶段。要是说它改变现在IT部署架构,我认为还是需要一段时间。但是云计算确实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我们现在面临了好多问题,比如说大数据的处理、基础设施使用低效、信息孤岛出现、企业快速发展要配合系统部署,这些都需要以云的思想来做。
当然我们还要看到一方面,就是云在一些方面确实存在了很大的需要改变的东西,包括上午提到的安全性问题。我们把数据放在云上面,相当于把孩子交给了一个陌生人,不知道是否安全,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另外就是数据保密性、完整性、恢复性也是我们很关注的问题,包括对于业务连续性、服务连续性的把控,我认为这些都需要一段时间来制定相应标准、制度来进行平衡,所以我感觉云计算还是需要一段时间推进、落地。但是云在21世纪的发展过程当中,在某些阶段肯定会成为主流。谢谢!
石广海:
首先我说一下对于下一代信息化的看法。我在一本书上看到一个观点:IT敏捷性支撑业务敏捷性。现在很多大的企业逐渐正在从规模经济模式走向实时经济模式,这是现在的经济趋势,IT模式要支撑这种模式。在这种模式下,IT的特点就从原来的固定成本模式转向可变成本模式,在可变成本模式下,IT就具备了几个适应新经济的特点:第一就是成本要比较小,尽可能的小。刚才前面的嘉宾也谈到了这点,企业、政府都存在着IT成本要降低的需求;第二就是成本要可变,也就是说成本需要根据需求的变化而可变,因此比较合适的模式是有一些固有的成本自建,一些变化的成本要用租赁方式;第三就是需要可升级的应用平台,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前期投入的平台,在后期还要能够使用。因此在下一代信息化里面,需要有这三个特点支撑业务敏捷性。云计算这个技术对这三点,我觉得都有支撑。
首先是对于低成本的支撑。云计算使用了并行计算技术,可以使计算效率提高,同时通过计算力的提高而降低成本,使用分布式存储技术,这也可以使计算效率提高。另外还可以大大提高I/O速度,这就解决了计算、存储、I/O不同计算模式的应用,提高效率来降低建设成本。另外云计算通过从传统的输出IDC的方式变成输出计算的方式,这种方式可以带来外包的非常多的模式,在这个基础之上我们很多IT成本通过外包来实现,因此这就解决了我刚才提出的第二个问题。第三个问题就是云计算的应用和计算分离方式可以在不影响应用前提下对于计算资源的平滑扩容,同时应用对计算不应该挑剔,在这种情况下,我原来差一点的地方在新的地方仍然可以应用,因此是升级的模式。
以这些来看,我认为云计算对于下一代信息化的支撑力是非常大的,是值得我们去好好研究和使用的。谢谢大家!
主持人:
感谢各位嘉宾的分享。我小小总结一下,台上的五位嘉宾谈的很多方面,包括机遇、挑战。我们总结一下关键词。机遇方面,刘总这边谈到了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还有刘主任谈到更好的共享资源,包括人才资源,还有更集中管控。对于挑战来讲,嘉宾也谈到了安全问题,虚拟化环境下面分区、网络安全问题、保密问题,这是大家谈到的一些挑战。
我希望大家提出的这些问题,把它的机遇和挑战能够结合起来思考。然后我们再来看如何基于云计算构建下一代信息化应用或者是新一代信息化应用,我也先请台上的嘉宾在两分钟之内谈一下你们的观点。
刘建明:
云计算应用和移动应动、移动办公分不开。上午宁总说的华能,大家可能不太清楚,他讲的是电力的华能集团,就是移动应用。因为云计算技术本身不是什么新技术,我想下一代应用最主要的应用就是分布式的远程的移动应用,当然可以有线也可以无线,网络方面应该没有什么问题,会推动网络和技术方面的发展。我觉得最主要的还是管理、生产这些方面的应用。谢谢!
刘稚:
中国云计算与过去搞大集中有一些联系,大集中的方式资源可以集中,但是应用仍然分开,大集中方式的应用仍然没有虚拟化,这是它的一个特点,大集中方式不适合政府。政府系统除了部分部门是垂管的,比如每一批政府财政预算管理都是分开的。所以大集中方式不适合非垂管的。比如有的情况是人员编制也不归我管,我把机器收了不能收他的编制、经费,所以无法解决。所以我们认为云计算和大集中的区别是:云计算在虚拟化,整个是委托运营商来做。运营商做的时候就虚拟化,把应用拿出来,不去动原有的资源以及未来投资方向,所以我们认为云计算更适合政府各个部门进行推广。而且大集中是受限的,非主管部门很难应用起来。
比如说政府网站,基于外网的政府网站基本是政府网上服务的窗口和平台,我们所有应用通过网站呈现,现在网站上有了大量的政府公开数据,所以我们考虑的是应用云首先把网站迁移。我们平时什么事都去百度搜索,百度可以把所有登记在册的网站扒下来的数据,现在我们政府网站很少有人提供这样好的搜索引擎,我们的数据做不到大数据的基本要求。现在在云计算下,如果把数据集中起来意味着一个是基于云平台,比如说有280个政府网站,所有数据集中在上面,我们用一个搜索引擎可以搜索所有信息。你关心的一个关键词,原来都是一个一个来搜,而现在可以跨越。而且我们涉及全行业的应用。数据高度共享性很好解决,而各部门有个性的应用,并不建议大量用云技术。现在云分成公有云、私有云(基于互联网、基于专网),比如说OI系统,新疆公安厅就建立了自己的网,不对外。所以将来云有两种,包括基于互联网的面向社会的外网,另外就是专网。不管是哪种云,政府部门普遍应用的系统首先要在云上面搭建,提高运营效率。
李玉磊:
国内的企业自己独立建设私有云,相对简单一些,大多数企业有一个相对复杂的环境。比如说有些企业对信息安全的要求比较高,对企业信息、数据敏感性比较高,或者有一些行业标准、法规遵从、合规要求,可能有一些关键业务是不太适合放在共有云上或者网上做,所以这对我们建设下一代系统包括我们做IT投资的时候也是要把架构首先搭好,既要保护以前IT投资成本,也要保证以后的效率、兼容性。
我从两个方面简单说一下个人的想法。就我们个人自有企业来讲怎么运行云计算的成果,以前我也跟业内专家沟通过。比如说把以前老旧设备换下来,把云计算系统平台搭建起来,用老设备同样可以进行高密度测算。这个我们也在做测试。另外就是行业里,比如说容灾这块,金融行业一般都是有要求的,异地灾备投入非常高,但是如果有云计算方式,有云计算中心,由行业建立云计算容灾平台,这给每家企业大大节约了成本,同样也能保证相对的效果。谢谢!
曹亚林:
云计算的应用从大的方面来说应该是提供一种快速、准确、方便的服务。而这种服务是不受空间、时间、文化的限制。我比较认同上午一位嘉宾的说法,我们应该先把虚拟化做好,把虚拟化做好以后,再从私有云做起。私有云技术标准规范化以后再实施公有云,这样应该更合理一些。谢谢。
石广海:
前面几位领导和专家已经说的很全了。我是从平台角度考虑,基于云计算技术来为信息化服务的。
我有两个观点:第一就是云计算既然有那么多的好处,而且要做出贡献,首先是运营模式上的改变。以前很多软件是通过销售软件的方式来提供服务,现在很多企业也需要他把能力输出,以租赁方式,可以说是SaaS。因此我们通过这种云计算支撑的服务方式来把以前很昂贵的软件提供出来给有些中小微企业使用。我们有一个平台就是这样的方式,这个软件非常贵,一些小企业用不上,因此我们用这种方式,可以为他们提供这种方式,让他们以非常廉价的价格来使用。
第二就是在平台构建上如何选择方式。我觉得有几点需要考虑:一是对于硬件的考虑,我们最起码要考虑它的性能、价格、安全。我先说一下性能。我现在做的这个平台对于后台提供的服务器有要求,有一些应用需要非常厉害的服务器(高性能服务器),有一些就需要很便宜的服务器就可以了。因此希望可以兼容,这样可以满足要求。二就是对于软件的考虑。我们现在更多的考虑是通过互联网来提供服务。其实还有很多是通过CS提供服务。另外就是语言方面,现在大部分软件提供的是Java等软件,可是还有很多用的是其他软件,所以需要对软件进行支撑。
还有的是对于快速检索要求非常高,针对日志文件进行安全监控处理。以前的方式是对数据库进行检索,因为量非常大,海量数据,而且是非结构化数据,所以就需要高速检索服务。我们做过实验,用云计算的方式可以比以前用数据库的方式速度快两个数量级。综合来说,一个是服务的,一个是对于硬件平台选择上的考虑。我就说这些,谢谢大家!
主持人:
刚才五位嘉宾都做了很好的分享,刘总提发展策略是与移动应用的结合,其实云跟移动是天然结合在一起的。移动没有云支撑,移动是没有内容的也没有实际应用的,云没有移动也是空中楼阁;刘主任也给了一个很好的发展策略,针对政府,对公众服务基于外网的通过公有云的方式实现,而对于部门内部的个性化的通过专有云方式实现,这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发展策略;还有我们的其他嘉宾也提到了安全性、保护性高的,通过私有云方式,保密性没有那么高的就有公有云。还有嘉宾提出先从私有云发展再到公有云;还有石主任也提出对于昂贵的软件,买过来用一次两次,通过SaaS方式给中小企业提供服务,也是一种很好的选择。我觉得这也是非常好的发展策略和思路。
台上的嘉宾都贡献了他们很好的智慧,下面我们把时间交给台下的听众,提问的嘉宾可以举手示意!
现场提问:
各位好,我想问一下各位在决策过程当中怎么考虑用国产软件还是用进口软件?毕竟前面专家都提到要鼓励使用国产软件,但实际决策采购当中这个比例好像还是以国外软件偏多一点。那我们是做适当倾向性还是说让我们加大研发投入来满足政府和企业的使用?谢谢。
刘建明:
我觉得你这个提问好像不是特别准确,最起码在我们那个地方90%都是国内软件,除了个人笔记本操作系统以外,好像其他基本都是国内的,包括数据库。云,我们是和云基地合作,基本好像用的都是国内的。
当然也有一些国外开源,我的印象中,国网主要是这样,国内的软件行业,国企不培育谁来培育?大型应用就得用它,包括网络、硬件,这样用的话也放心、安全,我们自己也开发了一些软件。我印象中我们企业大概是90%国产的,甚至更高。
刘稚:
我们单位是所有涉及安全的都是国产的,其他的能用国产的都选国产,我们对于云平台的选择绝对国产。上午论坛也有网友通过微博问过这个问题。现在关键技术不在我们手上,但是至少云平台外网上一定选国产、国内可靠的。因为我要把所有数据放上去。如果不安全,数据无法保障,这是最危险的。在安全产品上,一定选国产。其他的产品,国产能替代的尽量国产。
现场提问:
我非常赞同姚博士的观点。我的问题是,现在的计算机水平、网络水平目前中国是很高的,这是毋庸置疑的。一个现实是,我们现在的应用系统包括刚才嘉宾说到的,效能、效率不高,所以提到“下一代信息化”的问题。那么各位嘉宾认为,最深层次的原因是哪些?如果要从目前这一代的信息系统,我们所谓的新的信息系统或者下一代信息系统,你们预计设想认为的路线图会是要解决哪几个关键问题、需要多长时间?谢谢。
刘建明:
我说一下我们那软硬件应用效率,还有下一步的计划。我们进行了比较,2009年、2010年我们做我过比较,软件、硬件、CPU、内容基本都在30%左右,的确不高。但是这不是所有的,有的应用系统达到80%、90%,有的系统是白天不高、晚上高。所以我们进行了优化处理,当然也通过云计算技术处理。现在主要服务器,CPU、内容、存储几点基本都是在50%以上,也不敢太高,为什么?到了零点以后有大量计算要做。比如说昨天、今天,这两天我们做统一招投标,往往这个时候我们专门盯着系统,流量很快就上来,大量应用和计算。下一步,随着移动应用出来,我们现在是尽量节省硬件、软件,开发的时候统一开发、统一部署,我们准备定一下每个省用多少。其实我们早就用上了,用上了以后对于后台服务器要求非常高,尤其是做计算的服务器,要求非常高,速度也比较快。我们现在用的浪潮的比较多,还有云基地的服务器。四路、八路、二十四路。就是这么一个应用情况。我觉得随着云计算、物联网和大数据分析,将来这些设备还是很关键的,在后台都集中在它上面。不知道是否回答了您的问题。谢谢。
主持人:
感谢刘总的回答,我再补充说一下。在刘总的基础上,还有另外一个意思就是我们过去效率这么低下,到理想的状态到底有多少路要走?是什么路径?我认为云计算是一个愿景,现在是一个没有终极目标的远景,就像我们说共产主义一样,是不是所有都需要共享呢,共享到什么程度,集中到什么程度?其实这是在实际过程当中需要根据实际应用场景、驱动力去分析和考虑的,所以我认为这是一个逐步的过程。我们看其他产业,包括汽车以及其他的产业,我们看这些产业的发展,当初是一个怎么样的状态?也是效率很低的。一个企业需要把所有零部件造出来,然后造出一个车,可能每造一个车都不一样。而今天产业发展非常成熟,集约化、规模化。
我们的云计算实际上代表着IT产业发展的方向,为什么有这么多驱动力,为什么有这么多人拥护?它是一个新模式,当然里面会有一些核心技术,这个框架下寄托了搞技术、搞业务,包括产业内、产业外的人,寄托了大家共同的理想,这个推进过程还是非常非常快。其实回过头来看,很多IT使用模式好多都在悄然发生变化,包括华能的例子。今后我们在很多应用场景里就会发现,这就是云,是一朵云吗?肯定不是。所以这正在逐步实现。至于哪一天实现,它不是这么一个概念,而是我们长期追求的远景和目标。
现场提问:
各位领导好,刚才讲的云计算比较多。我们说一个很现实的事情,我们企业要信息化,现在信息化的东西要像云迁移,比如ERP、BI系统如何迁移成功,这个过程当中应该注意什么,大约需要多长时间可以用到这个东西,用这个东西我们需要注意什么?我想这是很现实的问题,希望各位老师提一些好的建议。
李玉磊:
就我们自己来讲,我们从2010年所有非关键系统,就是我们已经做过的,已经成功运行两年时间,所有的都迁移到虚拟化上来。肯定是统一的资源池、统一调度,统一通过因特网对外提供服务,这一定是没有问题的。而且真正做起来应该不到一年的时间,有半年时间准备足够了,就看你这个系统的复杂程度了。
石广海:
我补充一下。我们也在做“西安制造云”这个事。原来传统平台是云平台方式的考虑,但是哪部分要迁?为什么要迁?这要考虑。云可以给我们带来性能、成本、安全性等等要求。在迁移部署上,我觉得如果说它满足了我们刚才提到的某一个要求,就把某一部分迁过去。迁的时候应该是一部分一部分迁,而不应该是全部迁(因为有些并不需要迁),还有迁的时候也要能恢复,能够反向。大体是这样的一种考虑。但是迁的时间,这个要根据迁的具体情况,按照步骤来算,这是需要去规划的事情,而不是一个技术的问题。谢谢。
主持人:
我简单谈一下我的观点。其实您问的问题,我想反问一下“为什么要迁移到云?”不是为了云而云,一定要找到合适的驱动力。比如说通过这样的迁移方式可以降低多少成本,等等。找到这个答案就可以决定迁移时间。如果为了云而云,这个时间就没完没了,所以要找到合适的驱动力,为什么要迁。
现场提问:
我想请教一下李先生,金融行业是走在各个行业前列的,你们大集中其实也不能算是真正的云计算。刚才您在演讲当中也提到在备份这块,云计算可以很好的应用。可能是国家对于银行信息的安全有灾备中心的要求,有的大银行是“一三中心”,但是投资灾备是非常大的项目,基本要把原来的项目在另外一个地方重新布置,所以在灾备这块用云计算做资源共享是不是可以节省很多资源,我不知道目前金融行业在这块做到了什么阶段?或者你们目前自己企业现在已经做到什么地步了。谢谢。
李玉磊:
非常感谢,您的问题提的非常好!早在10年前还没有云计算、虚拟化概念,我们已经做了一些工作,每年都会做恢复测试,那个时间非常长而且数据丢的很厉害,这也是跟当时网络情况、计算机技术发展情况有关。
另外提到金融行业对于灾备的要求,这个要求非常高。而且要求哪一年做到什么程度,承载能力要保证,有一些非常详细的指标跟要求,但是金融行业其实在新技术上的应用相反是比较保守的,第一位是可靠性安全性。我们对于新技术应用是比较保守的,我们搞一些新的技术应用是比较冒进的。
刚才提到国内外软硬件的问题,我们首先考虑安全,安全是第一位的,其他的问题真的不是第一要考虑的问题。所以这块我们也想,也有自己的规划,准备建立两个,同城的在建,而异地的很困难。尤其是要保持业务连续性,不但要有系统、数据中心在,还要有基本的一套人马在,哪有这么多人搞这个东西!但是如果我们在这个行业里,比如说证券交易所或者期货交易所,如果站到他们立场来建容灾中心或者利用云计算技术来给大家建立共享的灾备,我觉得这个可能性是非常高的。而且从经济效益来讲,也是非常好的。但这也要靠证监会、政府来推动。谢谢。
现场提问:
我想问一下刘总一个问题。我们现在考虑云、考虑各种问题基本像政府、大企业都是考虑怎么管。说到信息基本上提到的是安全问题。怎么样让信息更安全,不让它泄露,不被黑客窃取。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信息也有一些公开信息。比如说我的车,我希望查一下什么时候违章的。刘总的企业是跟国计民生相关的,比如电,作为政府、大型央企,有没有考虑说哪一个针对公众。现在收电费,都是抄表员到家里抄表,贴个条你家用了多少电费。而我是想着,如果利用电子化的手段,比如说直接发我邮箱里,或者发一个短信告诉我每个月多少。或者一年下来能不能看看我的电费是个什么情况,就是能不能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希望刘总谈一下自己的想法。
我作为普通老百姓来讲,希望政府、企业能够为老百姓提供更好的服务。谢谢。
刘建明:
您提的问题非常好!我先说这件事情,现在我们开放性是可以的,我们叫做“智能用电”。现在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我们现在已经装了九千万只智能电表,今年2013年国家电网公司再装3000万只智能电表,3000万只新型电表,这样大概主要城市都覆盖了。我们也想做这个事,原来的电表是不满足要求的,当然也可以抄表了。那么以后能到什么地步呢?就是每15分钟你自己家里用的电量你都能知道。当然现在没有必要每个小时、一天24小时、每个月都知道。举个例子,你的房子长期没有用电,那么缴费的地方可以跟电力公司对查,可以查到每一家的数据。现在我们正在做什么呢?发改委有一个“智能电网市政项目”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一年、几年用电数据都可以了解。如果希望我们通过邮箱发给你也没有问题,你也可以登陆专门网站查。如果你需要自己也可以看,可以了解家里每一样家用电器的用电情况。这个技术是成熟的。现在我们是内外网公开,对外公共服务的网站现在正在做。
另外我想补充一下,刚才提到的灾备中心。我们从2003、2004年开始做,我们也立了一个大的项目。今天我跟曲老师一起聊,我们俩认识十来年了,我们的灾备中心,现在叫做“数据中心”。我们在上海、北京、西安建立了三个大的灾备中心,使用了内部网络,所以说速度没有问题了。我们有自己的光纤。灾备中心既做灾备也做数据,实际上随着云计算、企业管理各个方面将来数据中心越来越多。像国家电网公司主要考虑各地数据中心用电情况,因为数据中心节能降耗那是非常明显。
我们国网公司灾备中心现在进一步发展到2015年数据中心,现在每个月节省费用就是30多万,那是非常可观的。如果都用起来每个月会是60万到100万。这是使用物联网传感器技术所节约的。这对业务连续性等等方面都是在一开始考虑的。小企业、其他一些企业我建议不要建这种形式,可以通过IDC等方式。
我去法国电力公司参观,他们是放到社会数据中心商。IDC是社会数据中心,这个建好以后给其他企业提供。我刚才讲的核心数据,是专门讲同网,防止屏蔽的。这个数据中心也给奥运会提供服务。这种数据中心也很不错,能保证你的业务连续性、灾备。比如说“911”凡是在数据中心的,很快就恢复了。随着云计算应用,云数据中心肯定会对企业有更好的帮助。谢谢。
主持人:
非常感谢刘总非常精彩的分享。我们也了解到在刘总的领导下,智能电网做了大量工作,而且还有很多是我们没有意识到的,回去之后我也详细看看我家里电器都用了多少电。其实这些信息透明可以带来很大变化。
刘建明:
你必须装“智能插座”。北京有一个小区就是试点,在中关村就有卖这个东西,走Wifi。
主持人:
挺好。这些信息采集为了什么呢?是为了有效决策。我要知道什么东西在浪费电,什么东西用了多少电。实际上是给我们知情权,我们才有正确的决策权。很多领域都是这样,所以我想不光是智能电网,刚才提问者也提到,其实政府很多领域这些信息透明可以给消费者很多知情权,而且也可以带领大量的创新。
早晨我也提到了一个例子,美国、新加坡、欧洲、香港都陆续在做一件事情,开放数据运动。开放数据,标准数据开放,可以让第三方开发很多应用。这些应用实际上这些数据拿出来就是给消费者知情权、也带动很多创新。好,时间关系我们的讨论就到这里。
今天我们讨论的议题,很多专家给了很多很好的意见,对于机遇,有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加强管控、资源共享等等,挑战也有安全、保密、人才、体制机制等等,那么如何基于云计算构建下一代信息化应用?很多的嘉宾也贡献了很好的智慧,包括一些具体应用场景。我想最核心的是要找到核心的驱动力是什么。还是那样一句话“不是为了云而云”,为什么大家对于云计算这个概念趋之若鹜,它确实有来自各个方面的驱动力。
比如基础设施层面可以通过虚拟化提高基础设施利用率,通过弹性计算虚拟化这些方式。在平台这个方面,我们可以提高统一集成的能力、共享的能力、统一开发的能力、统一维护的能力。从软件层面来讲,特别是刚才嘉宾分享的,对于一些很昂贵的专业软件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来共享。从业务层面,云计算也有很多驱动力,因为云计算模式下面它能给我们带来很多业务创新。例如说通过云的方式它可以更好的支撑业务,包括刘总也提到华能的方式,这某种程度上也是业务创新。包括营销领域,我了解到有些企业,比如说移动应用,比如说有客户提出投诉或者问题要处理,他随着知道他在哪个地方,能把他最近的服务员维修人员派过去,而且他什么时候到这个地方,客户给他的评价是什么,等等,这些都是基于云的平台来工作。没有云的支撑,过去很难做到。所以云能带来很多业务创新,包括加强管控。
最重要的是我们要系统的了解,从各个层面了解云计算给我们的有效驱动力是什么。相信通过大家的努力云会逐步实现。达成化云为雨、润泽大地的目标。谢谢各位嘉宾的分享!论坛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新疆自治区政府电子政务办公室主任 刘稚

 

国网信息通信公司
总经理 刘建明

 

万达期货信息总监
李玉磊

 

北京华冠商贸有限公司
信息总监 曹亚林

 

陕西省移动互联网与
云计算应用工程研究
中心副主任 石广海

 

北大信息化与信息管理
研究中心秘书长 姚乐

                     
 
现场图片
       
 
往届回顾
 
首届中国云计算应用论坛

  2011年1月9日,首届中国云计算应用论坛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隆重举行。业界权威专家、北大CIO班学员、特邀企事业单位CIO、IT经理等信息化负责人及知名IT厂商代表300余人围绕云计算的产业链、云计算平台与技术、云计算的应用趋势、云计算的安全问题、EA与云计算应用等议题展开深入的探讨……>>更多

...............................................................................................
第二届中国云计算应用论坛

  2012年1月8日,由北京大学信息化与信息管理研究中心和北大CIO班教务办公室联合主办、CIO时代网承办、北达软协办的“第二届中国云计算应用论坛”在北京大学圆满落下帷幕。业界权威专家、北大CIO班学员、特邀企事业单位CIO、IT经理等信息化负责人齐聚一堂……>>更多

 

Copyright@ 2004 CIO时代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2396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