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中国SOA标准与应用研讨会

  SOA已成为我国各行业及区域信息化建设中打破信息孤岛、实现业务协同的有效方式。为了促进国际、国内SOA标准工作的有效推进,促进SOA标准成果在我国产业及行业信息化的应用推广,2012年6月27日,“第五届中国SOA标准和应用研讨会”在北京新世纪日航饭店世纪厅举行。

  本次研讨会在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服务业司、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工业二部指导下,由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OA标准工作组、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院主办,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承办,中国软件与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协办,微软(中国)有限公司、北京东方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中创软件商用中间件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锐易特软件技术有限公司、上海市软件行业协会、长风开放标准平台软件联盟、北京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中国软件行业协会支持,CIO时代网媒体特别支持......>>详细

嘉宾演讲
陈英
工信部软件服务业司副司长
戴红
国标委工业二部 副主任

林宁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工业标
准化研究院领导党委书记

梅宏
中国科学院院士
北京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
学院院长
袁媛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工业
标准化研究院
演讲PDF下载
王云飚
扬州市政府信息资源管理
中心副主任
演讲PDF下载
韩文雄
华为IT产品线营销工程
解决方案总工程师
王帅
中国软件与技术服务股份有限
公司西南区域中心副总经理兼
技术发展部总经理
演讲PDF下载
姚乐
北京大学信息化与信息
管理研究中心秘书长
演讲PDF下载
董乃文
微软(中国)有限公司
平台战略顾问
演讲PDF下载
王德泉
东方通 经理
演讲PDF下载
马国耀
锐易特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总监
演讲PDF下载
马亮
中创软件商用中间件股份
有限公司产品经理
演讲PDF下载
李方平
神州数码工程院数字城市
研发中心总经理
演讲PDF下载
高林
工信部电子工业标准化
研究院信息中心主任
李海波
工信部电子工业标准化
基础软件研究室主任
王潮阳
全国信标委SOA标准工作组
秘书处
谢华
南京市信息中心副主任
谭克强
雅安市经信委副主任
杨根兴
上海市软件行业协会
秘书长
参会人员列表

张波 专利审查协作中心 职员
李明栋 中兴通讯 预研总工
陈庆彬 中软研究院 架构师
张乃文 中软研究院 工程师
赵占雪 中国软件与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云计算实验室咨询工程师
冯宇彦 中国软件与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云计算实验室实验室主任
柴华 中国软件与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云计算实验室实验室副主任
王帅 中国软件与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西南区域中心副总经理兼技术发展部总经理
宋连伟 中国软件评测中心 技术
孟晓 中国软件测评中心北京赛迪信息技术评测有限公司 高级工程师
肖艳 中国软件测评中心 高级工程师
孙伟 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金融电子化公司标准化中心 项目经理
周海光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石刚 中国民主建国会北京市第九届委员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北京市第十二届朝阳区委员会 委员
董纯 中国联通北京分公司网管中心 项目管理
吴国全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 副研究员
李静 中国金融电子化公司金融标准化中心 项目经理
邓光青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研究中心 标准研究员
龚炳铮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公司六所 科技研究员
陈震 中国电子商务协会 副理事长
魏毅 中国电子软件研究院 高级工程师
郭星华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八研究部第二研究部 高工
周晓明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八研究部质量处 副处长
宫彦磊 中国电子工业科学技术交流中心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
谈鹏程 中电28所 第三研究部
张辉 中创软件商用中间件股份有限公司 总工程师
马亮 中创软件商用中间件股份有限公司 产品经理
廖荣淮 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集团产品管理部 高级产品经理
王云飚 扬州市政府信息资源管理中心 副主任高级工程师
谭克强 雅安市经信委 主任
侯迪 西安交大计算机系 教授
董乃文 微软(中国)有限公司平台及开发技术部平台 战略顾问
龚培元 微软(中国)有限公司 服务器与开发工具事业部云计算互操作和标准 资深总监
贺一丁 微软研发 工程师
文兰玲 微软公司标准化部门 首席标准官
许波 拓维信息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大客户支撑部 产品服务主管
易翔 拓维信息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夏昊 天玑科技服务创新中心 经理
董晶 太极公司
霍微 世纪互联数据中心有限公司企业战略发展部 项目专员
欧阳忠滨 石化盈科 业务技术
李方平 神州数码信息系统有限公司智慧城市发展中心 总经理
张鹏辉 神州数码 技术总监
滕腾 深圳市金蝶中间件有限公司 计算机科学博士研究院 院长
杨剑 深圳海联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部 系统分析员
林小朋 深圳海联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运维部 运维总监
杨根兴 上海市软件行业协会 秘书长
钱军 上海浦原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战略合作部 总经理
沈淑云 上海大云计算科技服务公司 董事长
周明 上海宝信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研发部 产品总监
马国耀 锐易特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总经办 技术总监
何振宇 锐易特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销售总监
冯铃玲 普天和平科技有限公司 部门经理
胡振华 普华基础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基础软件事业部 项目经理
谢华 南京市信息中心 副主任
郭支成 南京朗坤软件有限公司数字管线事业部 产品总监
秦习庆 甲骨文研发资深研发 经理
刘晓辉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行业标准部标准 经理
韩文雄 华为技术IT产品线 总工
余祥华 为技术IT产品线 工程师
宋哲炫 华为技术IT产品线 经理
杨云 后勤指挥学院信息化教研室 副主任
毕敬 航天二院北京信息中心信息化部
梁爱民 海淀区政府信息办主任
赵丹 北京赛迪时代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总裁助理
李冬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软件质量工程研究工程中心 总工
张释元 福昕软件公共关系部 主管
王德泉 东方通售前部 售前工程师
朱志良 东北大学软件学院院长 教授
赵立军 大唐电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行业应用事业部 高级咨询顾问
张文娟 北信得实项目部 产品经理
罗浩 北控三兴软件设计 副总经理
刘光伟 北控三兴 技术实施
朱富东 北控三兴 软件设计部
李喆 北控三兴 软件设计
胥洋 北控三兴 软件设计
牛海燕 北京中科红旗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战略发展销售部 ISV经理
郭守祥 北京易恒信认证科技有限公司 副总
刘飞 北京炎黄盈动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市场总监
胡凌红 北京新聚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软件工程师
刘杰 北京通宇电子公司 电讯工程师
韩金丽 北京市燃气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信息中心主任
李轶强 北京锐易特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总经办 技术总监
王红蕾 北京金蝶中间件软件系统有限公司 市场业务扩展经理
张红延 北京交通大学软件学院 副教授
史翔 北京航天拓扑高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主任工程师
赵永望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 博士
柴旭东 北京仿真中心 副主任
刘寰哲 北京大学软件研究所 博士
蒋永生 北京大学数字中国研究院-信息化创新与治理研究中心 研究员
姚乐 北京大学信息化与信息管理研究中心 秘书长
苏乐乐 北京超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产品研发中心 产品经理
雷禹 北京长风信息技术产业联盟(长风开放标准平台软件联盟)公共事务 主管
卢守军 北京北控三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市场销售部 副经理
张贯华 北京北控三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技术服务部 副总经理
李竹青 北航计算机新技术研究所 博士
张文平 北航计算机新技术研究所 博士
张志 北工大软院软院
王洪亮 百度技术管理部 技术专家
尹克鲁 SYNNEXEC Developed
葆晨辉 oracle GASM
莫益军 NGI接入系统国家工程实验室研究部 主任
田忠 IBM开发中心 STSM
王洁萍 CESI 工程师
李海波 CESI
刘泰连
史殿习
索琪 浪潮软件
高超 金吉利
李伟彬 金蝶中间件研究院 副院长
吕彬 江西中间件公司
邓江维 江西畅行高速公路服务区开发经营有限公司 综合部经理
李文峰 江西畅行高速公路服务区开发经营有限公司 总经理
马宁 中国金融电子化公司金融标准化中心 项目经理
车帅 中创软件商用中间件股份有限公司副 总工程师
刘鹏 世纪互联数据中心有限公司媒体解决方案中心 工程师
任英杰 东软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战略与发展部 首席咨询顾问
柳颖 北京东方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公关部经理
董胜才 中兴通讯方案经营部 方案经理
胡捷 中兴通讯标准部 项目经理
孟昱 中兴通讯标准部 标准总监
王电 中软研究院 实验室主任
梅森 中国软件与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子软件研究院云计算实验室 高级咨询师
麻妮娜 中国软件行业协会系统与软件过程改进分会SCM标准工作组 项目经理
黄江平 中国软件评测中心 主任助理
陈渌萍 中国软件评测心 副主任
韩建国 中国金融电子化公司金融标准化中心 总经理
张艳 中国金融电子化公司金融标准化中心 总经理助理
高巍 中标软件 副总裁
乔咏 中标软件 技术总监
姚东华 中标软件 高级经理
蔡立志 上海计算机软件技术开发中心上海市计算机软件评测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主任
徐雷平 启明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ERP应用部技术主管
贾德星 浪潮软件技术研究中心
张燕生 华迪计算机集团有限公司 BPM事业部总设计师
任杰 后勤学院
陈宁 江广西大学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学院系 主任、教授
杨春晖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软件质量工程研究工程 中心主任
何光宇 东软集团 SRC技术总监
刘国奇 东北大学软件学院 讲师
陈彬 大唐软件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
张巧英 大唐软件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研发管理部经理
严磊 大唐软件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研发管理部副经理
黄骞 超图软件研究所 研究员
吴建平 北京中油瑞飞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平台软件部 部门副经理
赵斌 北京有生博大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兼首席架构师
杨喆 北京锐易特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总经办 副总裁
马殿富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 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朱律玮 北京东方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产品规划副总
郭成昊 28所 国防重点实验室主任
丁峰 28所 国防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林琳 金蝶中间件研究院 研究员
朱单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标准预研工程师
韩伟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博士 研究生
张智彬 中国软件与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子软件研究院云计算实验室 产品经理
刘朝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人文学院法律与知识产权系 博士讲师高级工程师
罗先觉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竞争法研究与咨询中心 副主任副教授
纪雯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院普适计算研究中心 博士副研究员
赵亚娟 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情报研究部 副主任 副研究员
白占来 中标软件有限公司服务器产品事业部 产品顾问
张楠 中标软件有限公司市场部 研发经理
周宝耀 易安信信息技术研发北京有限公司易安信中国研究院 主任研究员、高级合作经理
李璐 信通传媒技术部 编辑记者
BabakJahromi 微软公司标准化部门 CloudArchitect
丛培勇 四院
刘宝峰 深圳海联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 质量总监
张春辉 南京莱斯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总工程师 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
王水 摩卡软件有限公司解决方案销售部 咨询顾问
JeffWheeler 华为技术IT产品线 架构师
卢国强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网络及安全解决方案部 副总工
杨东日 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云计算研究中心 主任
董洪 方正宽带
王琳 东软集团技术战略发展部资深软件 架构师
宋杰东 北大学软件学院 副教授
王永祥 大唐软件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研发规划中心研发管理部 部门副经理
傅湘玲 北京邮电大学
梁纲 北京华胜天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系统集成本部解决方案部 总经理
程银波 北京东方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博士高级研发工程师
李春青 北京东方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研发副总
杜英利 SYNNEX ITArch Architect
李茂良 SYNNEX ITArch Architect
TomooMisaki NomuraResearchInstitute CenterforStrategic ManagementandInnovation USDOECertifiedEnergyPractitioner MicrosoftCertifiedProfessionalSeniorResearcher
丁蔚 Inter
汪璐 中科院高能所
安宁 中国移动
吴涛 CESI
唐李琴 中科院研究生院
韩帅 中科院研究生院博士后
张文博 中科院软件所软件工程技术研发中心 高级工程师
王学 中科院软件所
陈亚强 中科院计算所
李黎科 大恒星电子商务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主管
杨瑛
樊庆康 中国软件与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应用产品研发中心 高级咨询顾问
魏峻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软件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副主任、博士研究员
李波 中标软件市场部行业拓展经理
陈岭 微软(中国)有限公司 服务器与开发工具事业部"云计算互操作招标准高级程序经理
李俊超 神州数码软件工程院数字城市研发中心 高级产品经理
张富生 华迪计算机集团有限公司BPM事业部 软件架构师
刘致杰 北京长风信息技术产业联盟长风开放标准平台软件联盟 技术总监

文字直播

主持人: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早上好!
欢迎大家出席“第五届中国SOA标准化研讨会”!我是工信部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院高林,本次大会由我担任上午议程的主持人。
SOA是在互联网环境下、各行业构建信息化基础设施和促进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有效方法之一,也是支撑云计算、软件服务化及物联网发展的重要支撑技术之一。当前,我国有上百个地方政府和相关主管部门提出了智慧城市相关发展规划,而SOA做为智慧城市重要的支撑技术,主要解决各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我国的SOA相关标准化工作由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OA标准工作组承担。为了切实推动SOA标准在产业及行业信息化中的应用,大力推进SOA与新型技术热点和应用的融合发展,工作组特举办“第五届中国SOA标准和应用研讨会”,并邀请了各位业内产学研用专家就SOA标准及应用议题进行开放式研讨。本次会议的主题是用SOA支撑解决智慧城市关键问题:共享和整合。
本次会议,我们有幸邀请到了来自工信部、国标委、高校和地方政府的主管领导、学术界知名学者以及来自全国各地多家企业和行业用户代表近200人参加,在此,我谨代表大会组织单位,对大家的到来表示最诚挚和最热烈的欢迎!祝愿此次大会圆满成功,也预祝大家在本次会议中有所收获!
首先,请允许我向大家介绍莅临本次会议的主要领导和嘉宾:
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服务业司副司长陈英先生,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工业二部主任戴红女士,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院党委书记林宁女士,中国科学院院士、SOA标准工作组常务副组长梅宏院士,SOA标准工作组常务副组长、北航计算机学院教授马殿富老师,北京市海淀区政府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梁爱民副主任,扬州市政府信息资源管理中心王云飚副主任,南京市信息中心谢华副主任,雅安市经信委谭克强副主任。
今天到会的还有部委、地方的用户单位代表及知名企业代表嘉宾,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请大家以热烈的掌声对他们的到来表示欢迎。
首先,我们有请工信部主管领导,工信部软件服务业司副司长陈英先生致辞。
陈英:尊敬的戴主任、梅院士、林书记,各位来宾,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很高兴参加在北京举办的第五届中国SOA标准和应用研讨会。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服务业司和全国信标委SOA标准工作组向到会的各位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对一直以来支持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以及SOA标准化工作的各位同仁致以诚挚的谢意!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是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标准对于提升产业的创新和发展能力具有重要的基础性支撑作用。在我部去年11月发布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要顺应产业发展与技术创新的趋势,完善有利于应用的标准化机制,以市场立标准,以应用支撑标准,促进标准与自主知识产权的结合,推进产业标准体系建设”。
为规范和引导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良性发展,发挥标准在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支撑作用,2009年至今,软件服务业司一直将SOA标准体系建设作为工作重点之一,并依托全国信标委SOA标准工作组开展了扎实有效的工作,在国家标准制定、应用推广,以及国际标准化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目前,SOA工作组正在组织开展20余项SOA标准的研制工作,在国际标准化组织ISO/IEC JTC1 SC38和SC7中分别承担了SOA工作组与研究组的召集人工作,在SOA国际标准化工作中的影响力日益增强。同时,工作组通过标准培训、用户沙龙、国际国内研讨会、解决方案和优秀案例评选、媒体宣传等多种形式,有力推进了标准成果的应用和推广。
智慧城市作为城市信息化建设的新模式和新阶段,目前在国内外已引起了广泛关注,据了解,我国已有上百个大中城市将智慧城市纳入相关工作规划或计划中,并加大力度予以推动。SOA作为近年来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中的一个热点,经过几年的发展,目前已经开始大规模应用推广,在解决城市信息化深化建设过程中的海量信息共享、系统整合和跨部门协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支撑技术。有专家表示,SOA在未来将会与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技术进一步融合,共同支撑我国智慧城市及各类智慧应用的建设。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关于智慧城市尚未形成共识,标准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完善,这是都是目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通过工作组于2012年3月-5月对我国28个典型城市用户和24个典型企业“智慧城市”建设情况、推进关键、面临挑战、主要支撑技术以及SOA应用、标准化需求进行了深入调研,形成了《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及SOA应用、标准化情况调研报告》,对于各地信息化主管部门、智慧城市相关承建单位和工作组下一步工作都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
希望工作组结合目前的标准化成果,积极探索和推进SOA标准在智慧城市这一重要应用场景下的试点验证工作,加强SOA标准的宣贯和应用推广,保障SOA工作组所制定标准的实用性和适用性,并与有关部门共同研究建立加强标准宣贯和应用推广的试点示范机制,大力推进标准实施,积极促进SOA标准化工作与地方智慧城市建设及产业发展的衔接,切实发挥SOA标准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重要基础性支撑作用。
今天的研讨会既有一流的专家学者和产业管理部门人员,也有我们IT界的骨干企业,希望本次大会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个开放交流的平台,进一步促进我国SOA标准化工作与信息化建设应用的结合,推动智慧城市建设。
最后,再次感谢出席本次研讨会的各位同仁,感谢大家多年来对软件服务业司工作和SOA标准化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预祝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陈司长致辞,下面有请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工业标准二部副主任戴红女士致辞。
戴红: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参加今天的会议。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工业标准二部,向第五届中国SOA标准和应用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远道而来的各位专家表示热烈的欢迎!同时,也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国家标准化工作的各行业主管部门、技术机构和企事业单位和各位专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标准化是经济和社会活动的技术依据,通过标准的制定和实施,调整和规范人们在生产、服务、贸易、消费和创造等活动中的行为和利益关系,在一定范围内支持获得最佳秩序和效益,标准化强调统一协调,鼓励创新,不断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背景下,标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标准为确保产品质量和消费安全、规范市场秩序、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提供技术依据的同时,作为加快科学技术传播以及创新成果产业化的桥梁和媒介,已成为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有效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在世界贸易组织框架下,以标准、技术法规、合格评定、程序等为主要形式的技术性贸易措施成为影响国际贸易的重要因素,标准已日益成为国家发展战略资源和国际竞争的核心因素。
在今年2月份召开的全国标准化工作会议上,质检总局党组成员、国家标准委陈钢主任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标准化事业发展的总体思路。他强调,要坚持以服务科学发展为主题、以支撑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以提升标准化发展整体质量效益为核心目标,坚持“系统管理、重点突破、整体提升”的基本要求。谈到今年的标准化工作,他指出,要积极推进四大机制创新,实现四大领域突破,完成四大体系建设。同时,陈主任着重强调,要把综合标准化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推动标准化更加有效地服务科学发展。
智慧城市作为目前城市信息化的建设重点,受到了广泛关注。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已在着手考虑建立相应的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进行研究。我国已有上百个大中城市把智慧城市纳入城市信息化的工作规划或方案中,并已有部分城市开始了先行建设。由于智慧城市建设涉及到城市的各个领域,亟需运用综合标准化的思路和方法来统筹协调智慧城市相关的各个领域的标准化工作。2011年9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浙江省人民政府和国家标准委共同签署了《“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合作框架协议》,以积极推动智慧城市标准化工作。此外,国家标准委也在研究智慧城市的标准体系、示范试点等工作。
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OA标准工作组自2009年成立以来,开展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并取得了积极的成果。一是研究建立了SOA标准体系。通过对标准体系规划建设、标准研究制定、标准应用推广等方面开展了工作,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目前已立项SOA相关的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19项,涵盖了术语、总体技术要求、产品互操作、实现规范、符合性测试等各个方面,标准体系基本建立。二是国际标准不断取得突破,在国际标准化组织/国际电工委员会第一联合标准化技术委员会(ISO/IEC JTC1)框架下,先后承担了多个召集人和联合编辑等职务;三是积极研究和准备启动智慧城市方面的标准验证和试点工作。今年2月到5月,SOA标准工作组在我国十个城市开展了智慧城市SOA应用及标准化调研,对智慧城市的建设情况和面临的挑战做了深入分析。通过此次调研,工作组认为智慧城市的标准缺失已成为目前大多数城市建设中遇到的关键挑战,加快相应标准的研究已成为迫切需求。
借此机会,我建议SOA标准工作组下一步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供大家参考:
一是进一步完善我国SOA标准体系,加快各项关键技术标准的制定。梳理SOA领域标准化工作的技术和产业发展现状,明确各领域应用的标准化需求,提出急需的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建议,并加紧制定,为SOA更大范围的推广应用和产业的发展做好支撑。
二是结合前期工作成果,研究我国智慧城市标准体系及相关关键标准。以即将开展的SOA标准试点为切入点,为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兴技术领域的标准应用提供参考,并积极与各地方紧密互动,探索“综合标准化”的管理模式和工作方式,切实引导并积极推动我国智慧城市的科学规划和建设。国家标准委也会积极支持开展SOA标准在智慧城市的验证试点工作。
三是把握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继续坚持推进SOA国际标准化工作。立足前期工作的良好基础,以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为出发点,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在为国际标准化组织做贡献的同时,为我国产业和相应市场的培育发展赢得更加广阔的空间。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国家标准委高度重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标准化工作,也十分关注新一代信息技术中高端软件、SOA等相关领域的标准化工作。很高兴看到业界的各位同仁今天聚集在这里,共同商讨和积极推动SOA标准化工作的美好前景,在此对各位同仁的积极努力再一次表示诚挚的感谢。国家标准委将一如既往的做好服务工作,为我国软件产业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打好基础,为社会各行业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做好支撑,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健康发展做出应用的贡献。最后,预祝本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戴红主任。下面请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院党委书记林宁女士致辞,大家欢迎!
林宁:尊敬陈司长、戴主任、梅院士,大家上午好!首先我代表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向来参加第五届中国SOA标准和应用研讨会的专家们、各单位表示热烈的欢迎。
刚才主持人介绍我是书记,一会儿是“所”,一会儿是“院”,我要说明一下,我们从去年12月份从“所”变“院”整个班子也有了很大变化,研究院第一任院长是赵波,从部的电子司副司长调到我们院做院长,也说明了部对我们的重视。
我作为书记还没有习惯。我还是以全国信息技术标委会和信息安全标委会秘书长的身份,我觉得更好一些。这毕竟是技术的身份。应该说是有了一个非常大的变化。今年是我们49周年的院庆,明年就是50大庆了。所以说院的成长说明标准化事业的发展。这里我要特别说一下,另一个方面我们SOA工作组是2009年成立的,这个工作组的组长是陈英司长,在他的带领下我们工作组是由开始的是67个单位,现在已经发展到102家单位。现在推进的标准有48项在国际上,我们SOA工作组是相当活跃的。我们在SOA方面作为召集人、编辑人包括提案的提出,应该说是在国内、国际都是非常有影响力的。所以我们信息技术标委会决定把它提升到分技术委员会,在陈英司长的大力举荐下、坚持下,一定让梅宏院士作为我们分技术委员会的主任委员。还有副主任委员是孙文龙、马殿富、高林,秘书长是袁媛。大家也看了,整个的会议安排也是在她的操办下,所以也是作为秘书长最合适的人选。
今天会议的主题是“智慧城市:SOA需要展现度”,通过智慧城市,把它的作用、展现度展现出来,我们一个一个去突破,在应用方面发挥它更大的作用,这个方面大家都已经开始认识了,包括各个城市、很多应用部门,所以我在这里预祝本次大会圆满成功,谢谢!
主持人:感谢林书记!今天会议第一个主题演讲由中国科学院院士、SOA标准工作组常务副组长梅宏带来的,题目是《软件,SOA与智慧城市》。
梅宏:尊敬的陈司长、戴主任、林书记,各位专家、各位来自企业、高校、政府部门的领导,大家好!很高兴会议主办方让我来做报告。讲一讲我们对智慧城市以及SOA相关的一些认识。由于我自己专业背景所限,所以我用的题目就从“软件”开始。
“软件”是个范围比较大的东西。SOA是软件里面一项比较热点的技术,也是比较关键的一项技术或者标准体系,契合了我们的标准工作组。这些东西在智慧城市建设里面到底有什么样的作用以及应用?所以说把整体的报告就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关于智慧城市的城市。
第二,它和软件技术的关系。
第三,关于它建设发展的想法。
关于什么是智慧城市?现在大家都知道,谈的很多。非常热的东西。但是怎么来认识智慧城市?过去我们有很多信息化、数字化,各种各样的说法很多了,经历了很多代了。但是我认为要从几个方面谈起:
第一,城市化进程。城市化进程本身就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主线,不断的在进行,整个世界都是这么做的。
联合国2011年关于城市展望里面说到,全世界70亿人口中间一半生活在城市里面,而在20世纪,城市整个扩展是10倍以上,说未来2050年的时候就到达了90亿,到达了2/3。我国这几年也大量在谈,城市化、城镇化,明显加大。多地方都在建造所谓的中大城市。我们目前所谓的超过百万的城市已经有60多个,2011年城镇人口已经超过了农村人口。几十年前,我就想起那个时候要拿一个城镇的户口,天啊,费劲费大了。现在很多地方是你不想变成城镇的人都不行,你必须把土地交出来,必须成为城镇人。
我老家有一个大姑,当了一辈子农民,最后在70多岁的时候终于拿到了城镇户口还有各种社会补贴。所以这是一个大趋势。
为什么要这么做?这个趋势肯定有它的道理,有它的好处在里面。城市化带来的好处就是这种迅猛增长,改善了教育、获得了公共服务。比如说城市越大人均财富和革新就越多,工资和专利增长也越快。达拉斯,500万人口,工资总额是1300亿美元;巴尔的摩圣路易斯:250万人口,工资总额是1130亿美元。这个和他人口整体是关联的,体量大带来的好处也多。但是负面问题,比如城市就业、能源、基础设施等等聚集在一起会形成很大的挑战,压力也是很大的。这是春运,广场上是人山人海,也是城市带来的问题。这是北京的交通。北京的交通保有量突破500万,如果不限行,容纳的量还有50万。人多了之后会产生很多垃圾,每天要产生1.8万吨的垃圾,现在正在增长。
今天上午来的时候在家里看了一下中央二台的新闻,马尔代夫也面临着垃圾的困扰。其中最好的一个岛,那个岛上基本上堆满了垃圾。所以说道路资源、水资源、公共资源等等都使得我们难堪重负。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通过信息技术的手段就有可能对各种问题有一定程度的缓解。我并不认为能够解决。信息技术只是一个助力,是一个渗透性技术,信息技术使用使得很多难题能够提供一种有效的缓解或者解决的方案。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城市信息化也是一个动态演进的过程。信息技术每次更新换代使得相关信息化工作来一次更新换代。我国城市信息化建设已经开始很久了,从国家讲信息化开始到十七大讲到“五化”其中一个也是信息化,各种工作在做。随着信息技术的出现,各式各样信息化工作就在做。区域信息化、领域信息化、企业信息化等等都在做这个事情。所以说形成了很好的基础。当然这些东西都是前期的信息化技术所产生的。
随着进入新世纪,新的一代信息技术在原来单纯强调信息化、数字化,进一步进入所谓的智慧城市或者智慧化奠定了更好的基础。我们所需要解决的问题:交通、通信、能源、建筑、食品等等所有的东西都需要信息技术给它提供更好的支撑。随着2000年以后互联网的发展、电信网、移动网、传感网的存在实现多网融合。各种各样的移动终端,咱们在座的有拿着笔记本、手机的,也有可能在上网。这种多网融合的模式为智慧城市提供了普世、高效的访问渠道。
另外一个方面我们已经有了大量的各种各样的面对各个行业的数据和服务。接入网络的相关资源,包括它的数据资源、信息资源、服务资源也为城市提供了产生智慧的源泉。因为所谓的智慧并不是凭空而来的,它得基于现有的东西进行分析和处理。
云计算的模式,例如SOA谈到的SaaS,我始终认为云计算两个最重要的技术其中一个就是服务化,只有软件按照对外服务的方式提供才能产生云这么一种以集中计算模式为主的,能够向所有人提供各种各样服务的方式。这种也为我们智慧城市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很好的模式。在这种情况下,这些所构成的新一代的信息技术使得我们就有可能在原有的数字化、信息化基础之上构建智慧城市。
全球智慧城市已经谈的很多了。例如美国是2009年IBM主导来提出智慧城市、智慧地球。2010年联邦通信委员会公布未来10年美国的高速宽带发展计划。为智慧城市发展奠定基础设施。IBM在美国号称共建了美国第一个智慧城市,迪比克市。在欧洲,2005年开始施行“I2010计划”,2007年智慧城市的建设目标,也发表了欧洲数字化议程,在欧盟地区框架里面也有大量的技术攻关。在亚洲、韩国、新加坡、日本、马来西亚、中国多多少少都在数字化、信息化各个方面开展了很多工作。北京也提出了“数字北京”希望智能北京的建设。还有澳大利亚。全球各个方面都在考虑这件事情。
但我国智慧城市也提了很多,刚才也提到上百个大型城市在做。我们是47个副省级以上地方,有43家明确提出,智慧、智能或者数字化的城市发展战略,占比达到91%,非常热。在上海,在“十二五”信息化规划中明确提出“以数自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智慧城市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为率先买入信息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的建设目标。
在这里面看到政府极其重视。国内智慧城市的研讨会已经开了不少,一个方面强调基础设施建设,另外强调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应用。还有从应用角度等等方面出发。不管怎样,这个事情很热也很重要,是这里面会不会过热了?或者说有的进步太快可能也不符合相应技术和市场发展规律。
到底什么是智慧城市?如果我们简单理解一下,所谓智慧是,对周遭所发生的人、事、物的状态掌握清晰,用最少的人力、资源和想法得出最有效率、最具生产力的结果。这是来自百科的解释。
百度百科的解释,对事物能够迅速灵活正确理解和处理的能力。
字典里面也是说,能够快速学习和理解,展现出能够去很好的对他进行处理,做出决策。
智慧城市有很多概念,IBM在强调智慧城市里面有他的说法。维基百科也有说法。综合这些,如果给出一个说法的话,当然不一定全面。我们说,所谓的智慧城市,应该是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来促进城市中信息空间、物理空间(各种建筑、硬的东西)、社会空间(人所构成的社会网),这三个空间的一种融合,并通过丰富的运用系统加速经济发展与转型,提高政府和公共服务效率,方便市民的工作和生活,有效的保护和利用环境,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这个覆盖的面太宽、太大。这么一个东西在我们看起来,从技术上实施难度是很大的。但是为什么给出这么一个相对宽泛的定义呢?就是希望基本覆盖所有方面。说句大白话,我觉得所谓信息城市就是把城市中间每一个东西都打上信息的标签,每一个人都是信息空间里面的一个ID,使得我们在这个空间下能够有一个总体的掌控、监控,以及把这些资源能够整合起来形成相关服务。
从智慧城市来讲,刚才谈到那么多的面,如果从学科领域来讲,它是多领域、多学科的交叉与融合。信息是以人为中心分析处理,包括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等等相关的东西。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包括了硬的基础设施还有信息基础设施以及其他各个方面,还有信息技术的全面的综合运用。还不是单纯的软件、硬件技术,而是全面的综合利用,涉及电子、软件、网络、摇杆等等。这里面围绕着其出现的各种各样的东西,相关学科融合和交叉。因此,所谓的智慧城市,应该是一个更为广泛、深入、综合的城市的信息化工程。首先要把它当成工程来做。
比如说涉及到市民服务、企业运营、城市管理等等,智慧城市需要把所有地方覆盖。这是广度。再一个从这些应用本身从简单的信息、一般数据管理到更进一步相关东西的感知,通过把这些感知的信息通过网络进行汇集,汇集到数据中心在进行分析,分析完之后为各个方面提供服务,为领导提供决策,这些是深度的应用。再一个是综合。已经有那么多信息化系统,当然还需要进一步发展,技术更新换代会不断采用。但是现在我们需要把这些东西全部集中起来,而不是一个个信息孤岛。只有把这些东西连起来,所有东西都智慧起来之后,这样一个综合的融通就是综合。既要广也要深,还有综合。
从技术框架来说,怎么获取数据?全面感知。由全面感知就涉及到各种数据的全面采集你怎么得到,各种摄像头、传感器等等。互操作方面,广泛互联。把所有点都连起来,把分布异构系统广泛互联。深入理解从中间获取知识、相关信息。这是第一部分,相关的认识。
在这里面,我认为软件技术应该说是智慧城市应用中间的关键技术。我们从数据抽取出相关信息,由相关信息提炼出人类的知识,再从知识中间凝练出智慧,这些所有处理的工具以及它最终所呈现的载体就是软件。软件看不见也摸不着,但是它是人类知识唯一可以物化的表现,比如说光盘、U盘等等,但是我们最终看到的是通过软件进行展示的。智慧城市里面涉及到多少软件技术?网络技术等等都是很多的。从数据层上讲,要全面感知,就是多元数据的全面采集和汇聚,这时候涉及到的是嵌入式的轻量级软件。因为很多传感器很小。广泛互联怎么互联?异构系统要互联。这就是我们最近谈的最多的SOA。
SOA一方面体现了服务化、标准化各种应用系统实体之间的互联。深入理解就是城市数据分析理解、多源异质数据分析处理。现在谈的比较多的海量数据处理,还有各种智慧城市支持模型的构建。智慧城市应用需要应用开发运行和可信性支撑,网络化应用环境、网络计算操作系统、智慧城市领域知识模型等等,同样这里面大量的应用也需要SOA方面把它连起来。
这里面有一个例子,一个多月前,英国一个城市发布了要建把操作系统概念泛化,要建“智慧城市操作系统”,把整个城市供水、供电列到一块,构建一个城市的软件平台。所以这些关键技术构成起来是紧密相关的,形成一个整体,基于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等方面,来构成一个体系。
SOA支撑技术是为智慧城市应用中间数据的融合和服务的融合提供了基础。我们SOA标准工作组也一直在致力于在中国能够基于自有的技术体系、借鉴国际标准能够形成中国的SOA标准。同样希望通过SOA标准在未来信息化建设中间最大的热点工程,就是智慧城市,希望在其中起到作用。这里面数据的互操作、服务的互操作,它们的如何离不开相关技术的支撑以及相关标准的采用。这是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智慧城市建设和发展的一些认识。
一是政府很热、企业也很热,但是中国的事容易推向虚高。一个概念出来就会成为统领全局的,所有东西都到旗下去。我认为热归热,但重要的是把握住不要过热,所以要规划先行、合理布局。这是关键。首先要有一个规划,规划什么呢?明确需求,要根据城市特色确定建设需求。每个城市不一样,这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要根据城市特色确定建设需求。再一个根据现有基础,量体裁衣、量力而行。而不是到处建云中心,最终演变成房地产。这是我们建设里面最有特色的一个状况。
怎么做呢?首先要有标准建设。除了应用标准还有就是技术标准。技术标准比如说SOA,这就是很重要的。还有路线设定,通过什么样的技术路线怎么样一步步达成目标。最终形成一个按照计划逐步实施的过程。这个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特别难。在所有地方都是这样。
二是应用驱动,注重实效。按照你对于民生、政府管理、公共服务有好处的应用来先驱动,一步步按照实效方式来做。从方案设计、技术研究、应用需求、产品研发,经过实践实现反复迭代。
三是自主可控、长效发展。信息化这件事情是无终点的,也许十年以后我们会提出“超智慧城市”等等新的概念都有可能,说明信息化是无终点的。终极的结果可能是一个计算机统治了全人类,但是那短时间不可能做到。
长效发展有几个问题要注意:
首先是我们城市的很多东西涉及到关键点。哪怕是简单的民生服务也是国家的根本。所以基本的安全保障怎么解决!我讲的不仅仅是信息安全,还有其他安全。
其次是我们怎么利用这么大好的建设机会把握发展机遇,促进我们自主技术的创新、促进自主技术的采用、促进自主技术体系的建设、促进产业生态链建设与产业升级。所以我们需要大力研制和运用制度可控的解决方案,推动自主核心器件和软件发展,以此为契机,以应用场景、方案来促进国家的创新体系,提供国家、城市层面的安全保障。完善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千万不能在这个建设的热潮中间又变成一堆买系统、买软件的军备竞赛。
最后预祝本次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梅老师的精彩报告!SOA标准工作组在去年的工作当中取得了一些成果,一个是汇编了一本书,还有形成了一份调研报告。下面我们进行《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及SOA应用、标准化情况调研报告》及《中国SOA最佳应用及云计算融合实践》的联合发布会!有请陈司长、梅院士、林宁书记、戴红副主任上台为我们揭牌!
下面请《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及SOA应用、标准化情况调研报告》的编写者上台与我们的嘉宾合影!
主持人:上半段请各位领导、专家做了关于建设智慧城市的指点,现在我们开始下半段的主题演讲。
首先有请SOA标准工作组副秘书长袁媛为我们做主题演讲,题目是《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及SOA应用、标准化情况调研分析》,大家欢迎!
袁媛:大家上午好!非常荣幸在这能代表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OA标准工作组向各位专家汇报一下工作组在今年上半年花了四个月的时间来做SOA标准在智慧城市相关应用的调研,也就是标准化需求调研。在这我就简单地给大家汇报一下调研情况。今天汇报的内容共五个部分:
一、为什么要做这个调研。 二、调研完了之后看到的各个城市现在在推进智慧城市相关的建设过程中,大家目前的情况、关注重点。
三、重点介绍SOA在智慧城市里面各个城市里面用户与相关企业认为SOA应用的现状。
四、关于标准方面的,我们通过调研也切实发现了有一些急迫需要的标准。
五、工作组标准建议以及下一步试点方面的规划。
在开始讲之前,先介绍一下,大家资料袋里面有一份《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及SOA应用、标准化情况调研报告》,这份报告仅供大家参考。我们调研范围有限,找了28家会员单位以及24家企业进行调研分析。大家对于近20项问题做了调研,我们也做了一些粗浅分析,仅供大家参考。今后我们还会做大量深入研究和用户、企业共同开展一些具体的工作,后续我们还会不断地把工作组的成果及时向大家汇报。
汇报背景就不讲了,刚才各位领导也已经讲过了。现在智慧城市在全球非常热,反映了各个地方信息化建设到目前这个阶段,大家认为需要去考虑如何更好地推动城市信息化建设。在咱们国家现在已经列到各个地方规划里面的,据我们了解的有上百个。有些城市先行做了建设,还有一些城市正在规划当中。今天也很荣幸邀请了地方主管领导来跟大家做分享。
工作组开展智慧城市调研的背景是,首先智慧城市现在非常热,确实我们也看到咱们工作组现在是102家成员单位,很多单位已经在智慧城市提供了相关解决方案,甚至有相关产品在推。这是工作组里面本身成员的一些需求和关注点。同时我们也看到智慧城市它本身包含了多种技术的综合应用,SOA在里面是解决了目前的问题,重点是在信息资源共享和整合方面的问题。
SOA标准通过国标委这几年以及工信部的大力支持,现在有22项国家标准立项,工作组也开展编制工作。目前有三项标准报批,还有一些标准即将发布《征求意见稿》,我们希望在这几年工作基础之上,使标准更好的跟应用结合,让标准切实地用起来。我们希望通过应用推广的方式,让标准在一定程度上真正解决大家的问题。现在智慧城市非常热,确实SOA在里面也是一个重要的支撑技术,所以我们选择智慧城市作为标准试点。
经过调研已经了解到,现在各个地方的建设现状以及问题,也分析了SOA里面的定位以及SOA它能解决的问题,我们希望调研工作以及后续试点工作能为现在更热的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等新兴技术提供参考。
这个报告前期我们非常感谢参与调研的单位,我们实际调研了有10个城市,通过问卷调研收到反馈共有28家用户单位,其他的也有一些科研院所。调研部门主要是各地信息化主管部门包括网络中心、数据中心等等。企业这边主要是咱们国内的中等规模以上的软件相关的厂商,包括系统集成商,也有少量硬件提供商。
调研问卷过程当中,工作组也组织了两次研讨会,希望通过多种方式活动以及渠道、方式能跟大家更好的进行深入分析。目前调研是个初步结果,咱们有了这份调研报告。这次会议上也是正式发布,以后大家可以在网站上下载到。仅供参考,我们希望跟大家多多交流深入研究这个话题。
我们也得到了中软后勤智慧学院、北京大学信息化与信息管理研究中心、兰州、成都、雅安等等地方经信委的大力支持,还有浙江省标研院,去年浙江方面也联合签署了相关协议,希望来推进这个方面标准化的工作。他们也是作为重中之重在推动这个相关工作。
具体的情况从几个点向大家做介绍:
第一,智慧城市关注领域。
地方有一些是共性的关注领域,还有一些根据不同色有不同侧重。目前企业用户最为关注的领域是智慧政务、智慧交通、智慧公共服务(政府对外的公益性服务)。
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当中,因为是城市信息化,政府主管部门大力推动非常重要。所以智慧政务一般各个地方大家都会提,也是先行的。
第二,推动要素。刚才梅老师也讲了,政府统一规划大家认为是第一要素。如果没有统一规划,现在各个地方建设大家都认为是缺乏经验的,也没有人定性的界定什么是智慧城市。有一些城市希望通过评价指标把智慧城市通过量化手段给约定下来。但是目前没有共识的成果。首先是概念不明确,再一个大家对于如何推动智慧城市,如何更有效地避免现在的信息孤岛,更好的实现智慧,真正为公众、企业服务,以及让政府更有效地运转,所以大家急需统一指导,所以标准排在第二位,这是一个重要支撑手段,也是保障体系里面的重要内容。
第三,也是很难解决的,就是部门之间的条块分割和协作,这个需要打破和真正解决。但这个问题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所以我们在我们的工作考虑范围内尽量通过用技术手段支撑。
面临的挑战跟刚才的关键点是类似的,但调研结果有一点点区别。大家把相关标准的制定比重放在最前面,第二才是政府统一规划和指导。相关标准制定,我们的理解是,大家在操作层面现在有很多项目在做,在这个过程当中用户会担心有些项目怕有厂商绑定问题,怕不够柔性、不可持续等等。有些用户通过用一些标准尝到一点甜头,觉得有价值。所以希望有些标准尽快用起来,让用户感觉有一些抓手。
我们认为如果没有这个标准的话,不仅是重复投资,在具体技术层面,所有系统可能会建更多孤岛,包括云计算、数据中心建设,很多人也担心如何用这些数据中心,如何进行跨云之间的互联互通,这些都是问题。
在智慧城市建设重点方面,这个跟刚才梅院士的建议是一致的。用户关注的还是用的问题,两个方面:
一个是信息化整合和共享。希望通过数据共享、系统共享、服务共享整合支撑不同领域的智慧应用。有一些地方政府,我们在实际调研当中感觉到,大家对于云计算、物联网这些新兴技术领域关注度非常高,也投入了很多人力、财力去通过建设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希望推动智慧城市建设。这个也没错,因为各个地方有各自不同的模式,但是整体来说大家还是主要关注应用的问题。
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我们调研报告当中有两个涉及到具体承建方以及倾向选择的单位。有两个问题,这里我们只列了一个,第一个是里面软硬件厂商、相关产品情况,大家可以在报告里面看到。当时调研了24个具体项目,把其中的数据库、应用平台、嵌入式软件、相关物联网的基础产品等等都做了调研。第二个是用户倾向的企业,有几大类,各个地方建设最多的跟我们调研一致的就是电信运营商。电信运营商确实是财大气粗,有资本投入。因为电信、通信本身深入到每个人每个企业,所以跟各个地方政府深入的合作一起来推,通过电信、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再往上层应用扩展,这是很多地方应用的模式。还有一类是通过大的集成商、运营商厂商推动,例如神州数码,现在在几十个城市做了布局,有20多个城市落地,跟一些地方的,比如扬州,建立了战略合作协议,也建了研究院来推。这样就是公司、地方政府都有投入,一起通过联合成立一个组织联合运营。并且希望把产业链打通让更多厂商参与进来。还有华为这样的公司,基于自己本身优势来推智慧城市应用和解决方案。还有一些企业在各自擅长地域,例如浪潮在山东做的多一些,还有的企业在自己的行业做的比较多。
还有我们看大家现在共同谈的一些主要技术,包括SOA、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等,大家感觉后几者比SOA有名的多、热的多。现在我们SOA标准工作组也认为SOA是云计算、物联网比较重要的支撑技术,所以特别提出来。但是大家更为关注的是物联网、云计算。这也是现在的现实。从数字城市到智慧城市,大家认为物联网是占了绝对的关键推动力。而且云计算现在各个地方都非常热、极为关注,大家也是希望把这些技术集中起来推进智慧城市的建设。SOA在其中排第三位。
这个调研我们是通过工作组一些成员单位进行调研,我想真正的业界对SOA的关注度可能更低一些,因为它太偏技术了。后续我们希望让用户们更好的用起来SOA标准,不仅仅觉得它是很遥远或者很技术化的词汇。
很多地方也表明不希望盲目地跟风这些技术,希望真实在用。这也是反复在强调的。
在SOA应用项目里面我们调研到的是79%的用户在用。我们和很多厂商在提SOA的时候,大家都说“不用专门提”,因为项目里面已经自然使用了SOA,包括云的解决方案。所以调研得到的SOA使用比例还是比较高的。这个也是让我们比较有信心去推动后面工作的很重要的基础。
在具体解决问题里面,SOA比较擅长解决数据、系统整合和跨部门之间的协作、协同问题。这也是本身智慧城市里面用户现在关注的重点之一。
关于SOA现在具体的需求,我们看到用户跟厂商,首先是大家非常愿意有国标、相关行业标准,愿意积极采纳。
关于用户和企业关注度来说,对于标准分了五大类,有总体的、支撑技术的、工程的、质量的、应用的。大家侧重点不太一样。关于总体标准、支撑技术、应用标准大家关注的是比较高的。
首先总体性技术标准是很重要的,另外大家也会关注厂商互操作、互联互通的问题。这两个关注度是非常高的。
在实际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企业更关注的还是在技术方面会多一点,除了总体性的相关标准之外。用户更关注的实施过程当中的工程和质量标准。
基于上面的调研我们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OA标准工作组也是认真的做了分析,我们也在反省,标准为什么很难应用,或者说用户总是觉得不好用。我们希望反省做一些探索、尝试、摸索让这个工作更扎实一些。我们尝试着做了一些建议,也希望跟各位专家一起探讨和分析的。
第一,希望从典型城市大家共性经验作为出发点,把共性经验沉淀下来做一些相关的标准,包括做一些规划,从成体系规划到具体标准,这样大家有了样板其他城市可以效仿。
第二,咱们国家经过这么多年发展,已经做了大量标准。有些标准是直接可以用的,但是标准如何具体用,如何保证这么多标准之间的统一协调,如何让其在不同项目当中发挥作用,这个需要通过系统方式来切实推动。
我们要逐步建设,标准不可能一大波都上,希望找到切入点从局部开始用,确实发挥它的价值。然后再把其他热点标准逐步用起来。
第三,我们也希望能在后续过程当中跟地方政府联合,把急需标准的需求沉淀下来、积累下来,尽早地把它列到国家相关工作过程中,尽早能把这些工作成果推出出来,去服务应用。
第四,我们希望通过工作组的努力,我们认为做的是传道士的工作,希望能让大家更多考虑用开放的结构、方式建自己的系统,这样也希望保障用户投资和后续可持续的问题。
具体的工作规划,在智慧城市相关推广应用试点方面,一方面今年我们会结合试点工作梳理大家的需求,在工作组里面开展相关的标准研究和制定工作,另外我们会选6到8个地方信息化主管部门做试点,首先形成试点方案,另外符合国家工信部、国标委大的思路和规划来推。
最终希望通过今年8月份到明年年底试点工作切实沉淀一些经验,把成果快速推广出去,让大家在业界里面尽早试用、反馈、拍砖,最终沉淀出一些实的东西。
以上就是我的汇报,谢谢大家!也欢迎大家多跟我们沟通、多跟我们提意见!谢谢!
主持人:谢谢袁媛的精彩演讲!通过袁媛的介绍我们也了解到现在智慧城市的一些建设情况还有SOA支撑技术,以及大家对于标准的需求。也就是借这个时机我们召开中国SOA标准和应用研讨会,希望标准和应用到智慧城市建设当中。
下面有请扬州市政府信息资源管理中心王云飚副主任为我们做主题演讲,题目为《SOA支撑智慧扬州建设》,大家欢迎!
王云飚: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来宾大家好!十分高兴出席本次研讨会跟大家一起就SOA与智慧城市这个主题进行深入的探讨,以期广结智慧共推中国智慧城市的建设。
我今天的演讲题目是《SOA支撑智慧扬州建设》。
首先介绍一下扬州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背景和缘由。
从全球来看,物联网、下一代互联网技术、云计算等现代的信息技术正在迅猛发展,各种形式智慧化元素也在越来越多地深入到经济、生活、工作。
社会和人民生活的各个领域越来越多的汇聚到了智慧化的程度,智慧城市建设的物质和基础条件也在不断完善,这为我们打造智慧扬州实现信息服务协同,进而实现跨时空的感知与五莲提供了有利支撑。
从扬州本身的城市需求来看,我们也需要进一步来推进智慧化的进程。
扬州有着2500年的建城史,2011年地区生产总值已经达到了2200亿元,人均是7000美元,财政收入超过400亿元。扬州综合城市竞争力名列第44位。
这些年来扬州在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人民生活方面实现了长足进步。但是面对日新月异的时代变迁,特别是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如何打造城市新优势,实现新一轮的战略发展,应该说智慧城市是给了我们一把金钥匙。
智慧扬州作为我们未来的发展系统目标和主导战略,它能给我们在更高起点、更新架构上实现城市管理水平、市民幸福指数、城市竞争力方面得到全面提升。
扬州多年信息化建设也为我们建设智慧扬州提供了很好的基础。十年前,扬州就已成为全国首批信息化试点城市,2011年5月,扬州正式成为工信部全国中小城市智慧城市试点城市。“九五”期间扬州通过“3S应用”为公共平台的数字扬州工程建设规划的论证。十多年来我们一直汲取相关项目的建设经验和有效成果,逐步形成了政府统筹组织,引入市场机制、注重顶层设计、强化标准规范,形成更好的中小城市数字化城市建设模式。这也是为我们建设智慧扬州打下了良好基础。
跟国内众多城市一样,扬州在新的情况下也面临着一个非常严峻的挑战,总体上来讲特别是信息产业的总体量很大,软件服务业仍是一条短腿。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与深度开发还有待进一步突破,信息惠民成效也有待进一步加强。特别是信息资源与服务条块分割状况,严重影响政府服务功能的发挥和完善,从而成为制约智慧扬州发展的瓶颈。因此如何建立智慧扬州架构,保证基础设施、应用软件、服务平台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促进信息资源的交换共享与开发利用,是建设智慧扬州的挑战。
随着扬州这些年信息化的建设,在我们的机关、部门、各种行业确实也建立了很多的应用系统,从政府这边来讲,有各类的信息服务系统也有各种业务管理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但从总体上来讲我们感觉到政府系统建设过程确实是缺乏有效的统一,许多系统还缺乏扩展性、互通性,在信息资源管理方面,部门管控化、条块化,甚至把公共信息作为己有,使得信息价值无法发挥,信息条块分割严重影响了它的作用发挥和完善。
所以我们首先是要确定智慧城市的指导思想,我们确定了面向服务的指导思想。
我们一直认为,SOA不仅是技术、标准,更是一种架构、一种理念。
SOA的概念是伴随着无处不在的标准为信息资源和信息投资带来更好的重用性。SOA可以整合现有资源、整合现有的应用创建新的应用整合,SOA也能使服务品质与实现过程做到没有关联,SOA还可以让我们现有的服务能够实现无缝升级,SOA巨大的灵活性、标准性是为智慧城市建设,为智慧城市建设应用程序、业务流程提供了良好的支撑。所以说扬州要打造智慧城市,必须要更加注重理念和创新,顶层设计,高度重视先进技术引进和吸收,努力做到政府职能转变和大众生活改善的整体协调统一。
我们是从政府服务、公众服务、企业服务三个角度来看智慧城市的建设。我们需要面向服务去重新的梳理相关政务业务流程,描述政府和公民、企业之间的互动过程。我们也希望通过SOA架构来实现业务标准业务资源统一,实现数据精准加工、汇聚实现业务高度协同。基于这样的指导思想,我们确定智慧扬州建设总体思路,就是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三个扬州”(这是我们市委市政为在新时期提出来的一个目标:创新扬州、幸福扬州、精致扬州)为目标,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服务大局为服务发展、服务民生为中心,以信息安全为保障,鼓励创新、深度融合、统筹协调、务求实效,大力推进经济发展、政务服务、社会管理、民生普惠、基础设施等各个领域的信息化建设,提升信息化在优化生产生活方式、改善城市管理、提升资源利用等能力和水平,最终实现全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转型发展和跨越发展。
第二个方面我们确定了智慧城市面向服务的业务导向。这也是我们实现智慧城市过程当中逐渐要去解决和关注的问题,是整个进程的关键点。
一是解决突出问题的导向。
扬州“十二五”的重点还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是城市发展过程当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智慧扬州首先要以这些问题为导向。为经济发展发挥转换器、加速器的作用。
二是应用服务的导向。智能化发展应该服务于经济发展的需要,服务于城市建设的需要。在新的智慧化的进程当中我们要围绕智慧扬州建设重点逐步探索。就是刚才提到的,在智能、城管、交通、水利、卫生等等方面的智能应用,切实推动城市各个领域运行姿态的提升。
三是就业拉动的导向。就业无论对于政府管理者还是对于政府来讲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职责,“十二五”期间扬州也会加快发展相关的智能产业,我们希望在这个过程当中能够进一步引进信息服务业、信息产业高层次的创业、创新、领军人才,来提升智慧扬州在整个城市建设当中的就业拉动效应。
四是坚持效用优先的导向。我们会在充分考虑自身财力、物理基础上,科学研究、循序渐进,以集约化建设和资源共享为特征做好信息化资源投入与产出的平衡。目标探索中小城市建设智慧城市的一种经验,这个经验是说必须要与自身能力相匹配的智慧化、高效、可持续发展模式。
五是安全保障的导向。刚才咱们专家也讲了,智慧城市应该是信息技术得到广泛、深入应用。但是我们也不可能受制于信息技术,我们城市和技术之间应该具有相互的容错和自愈能力。所以要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信息安全的保障工作,特别是在公共服务设施等关键点的方面尤其值得进行关注。
第三个方面,我们确定了面向服务的智慧城市建设的基本框架。
首先我们是遵循统一规划、集中管控、共建共享、业务协同的原则。
围绕智慧城市建设的指导思想,分做三个层次:应用与发展层、平台与资源层、网络与感知层来打造城市智慧城市目标的体系架构。其中应用与发展层是我们的目标,也是智慧城市建设成效最终体现。平台与资源层是核心,是智慧城市集约化建设、共建共享的关键环节。网络与感知层是支撑,是智慧城市业务运行、信息交互和信息采集的坚实基础。
SOA为跨越各种硬件、软件平台最终实现信息资源互联互通、整合共享提供了支撑。我们在具体的整个方面分做三个层次:首先是以信息资源的整合为基础和核心,基于共建共享的政府数据中心来实现信息系统软硬件的整合,同时依据扬州市政务数据交换平台形成完善的资源信息交换体系,实现跨部门业务协作。同时构建各个部门协同办公、决策支撑平台实现城市政务利用平台一体化。下一个阶段我们还将逐步构建与之匹配的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与管理体系。包括我们持续完善人和法人、宏观经济信息以及城市地理空间信息库等建设,最终我们要发展基于基础数据库、信息资源的服务。
下面给大家介绍扬州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当中的实践与应用。
首先我们是采用SOA的技术搭建了全市统一数据交换共享平台。这个平台是扬州在以前“数字扬州”建设中的一个信息化的基础设施,更是我们建设智慧扬州的信息资源体系的建设基础。它整合了全市各类分散数据,将不同来源、类型、应用、时期的数据进行交换与共享,逐步形成数据资源的采集、管理等标准规范,它也为智慧扬州各项应用开发提供了基础的数据服务。这个项目是2007年的时候依托扬州综合自税系统,当时神州数码、IBM等商家大力支持,依托SOA框架,来搭建全市统一数据交换平台。在平台实现过程当中我们坚持了三点措施:
一个是跨部门的数据交换必须依托交换平台。这样就把各个部门、行业所有信息化项目的基本都纳入到统一的笼子里面来了。
二是关键部门关键业务数据必须共享。这也为我们建设全市统一资源信息库打下坚实基础。
三是关键业务关键服务整合提供。这也就是要节约共享,服务能够实现共享共用。也是体现了我们最原始的信念。
这个数据交换平台,目前已经延伸到扬州市所有政府部门以及相关县市区,提供1100多项数据服务。同时在平台支撑下有20多个应用系统在这个上面得到了开发。比如我们的行政权利网上公开透明系统,对全市5400多项行政审批、行政处罚进行了系统梳理,统一制订了相关行政权利事项的内部、外部流程图,确定相关标准和规范。到目前为止5400多项行政权利已经在网上面得到实际运行,并且有700多项在网上可以进行直接申报和办理。
依据数据交换平台实现了扬州市的智能信息系统的共享。我们现有的3G网络覆盖率在市域范围以内已经达到了90%以上。整个数据交换平台所支撑的服务还包括社区公共服务和综合管理服务。延伸到了相关的街道和社区在全省率先实现“村村通宽带”,同时在这个平台上还有教育方面的应用,比如是多卡合一、一卡多用等等,这样有利于我们进一步推动整个城市的发展,对于推进全民的数字生活,缩减数字鸿沟起到了积极作用。
同时这样一个数据平台也支撑了我们智慧城市的建设。我们相关的产业积聚在国内形成了先发优势。扬州目前初步建成“绿色硅谷”等基地。
当然我们也有一个深刻体会,必须要高度重视科学评估相关项目技术水平、经济社会效益、投资效益、产业带动能力,杜绝低水平重复建设。在这当中我们也引进了和吸收了一批国内外知名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吸引了国内外智慧城市研究机构,系统开发商,汇集了更多国内外智慧,来推动智慧扬州的建设。
下面介绍一下扬州市政府云计算中心的建设。
扬州市政府将云计算中心作为全市政务应用基础设施和智慧城市建设的统一承载平台,已经启动完成云计算数据中心的软硬件架构建设,近期要做的是实现政务平台设施的共建共享、政务数据资源的协同整合,远期目标引入社会资金与技术力量,探索建立扬州商务云云计算中心。
具体做法上,一个是对于“十二五”期间相关部门和行业的智能应用系统所需要的软件、硬件,原则上是由我们云计算中心来统一进行配置。对于已经正在运行的相关系统,也是按照不同系统运行体系、状况、相关现状,实事求是地进行分别推进、整合。最终目标是形成基于云平台的政务资源、服务流程、服务标准、运维体系的整体统一体系。
同时我们还采取政府引导多方共建方式探索商用云云计算商业模式,鼓励更多企业来开展,为个人、企业提供日益丰富的云计算服务,逐步健全完善云计算相关的基地联盟标准。对于扬州云计算中心来讲,我们的目标是形成辐射、苏东苏北的一个云计算的服务产业能力,力争多2015年可以实现全市100%的政务服务和50%的商业服务是在我们统一的云计算平台之上。
我们还面向经济发展、政务服务、城市管理、民生幸福、信息基础等五个核心业务提出扬州市智慧城市七项专项计划与重点推进28个建设项目。围绕的核心还是“三个扬州”的主题,面对核心业务域就是经济发展、政务服务、城市管理、民生宜居、信息基础。
具体专项规划包括“经济转型升级计划”、“科技创新引领计划”、“电子政务优化规划”、“城市管理精细规划”、“基础设施提升计划”和“信息资源整合计划”等等,这七个计划也是应对我们建设“三个扬州”的不同的需求,经济转型升级,科技创新和信息资源整合重点支撑创新扬州的,电子政务优化、城市精细管理、基础设施提升重点是支撑“精致扬州”的建设;民生幸福体验重点支撑“幸福扬州”的建设。
对于28个具体的信息化项目我们也采取不同策略推进,重点是推进制造业信息技术集成应用、精准农业发展、城市基础设施的精准管理、民生信息系统的业务协同与资源共享。
重点开展先行先试工作当中,重点围绕农业信息化、企业能源管理、民生产品追溯系统、智能电网、智能医卫等方面开展工作,争取成为省和国家的试点。
在项目培育方便,我们着重是在智能旅游、智能电网综合示范等方面重点抓好项目的培育。
在智慧扬州具体工作保障方面我们着重强调两个方面一个是技术标准层面,我们跟神州数码在扬州建立了智慧城市研究院,目标主要是跟踪国内外智慧城市发展与信息技术演进的相关趋势、动态,我们也希望加入SOA标准试点工作当中来,以智慧扬州建设经验和发展需求为基础,研究制定适合国内中小城市智慧城市建设标准与应用解决方案,推动智慧扬州的标准化、制度化建设。
再一个层面,是行政管理层面,通过组织关键指标的数据采集、收集公众企业政务对智慧扬州不同意见和建议,从中小城市、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公共管理和服务,创新发展以及人文修养、市民幸福感等方面定期评估和发布有关智慧扬州建设情况以及相关指标,着重探索建立相关的制度与标准体系。在这个方面我们已经制定了《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出台了《扬州智慧城市行动计划》,《智慧城市项目建设管理办法》、《智慧城市建设考核管理办法》、《全市政务信息资源整合共享管理办法》、《扬州市信息化建设管理办法》。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能够做到对于相关项目开展、量化评估,确保所有智慧城市建设项目它的设计、审查以及工程立项、招投标、验收等等是由智慧城市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进行的。我们也把智慧扬州行动计划目标任务进行分解,落实到各个责任单位,纳入到考核指标当中,确保智慧扬州建设的各项目标实现。
最后是展望扬州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我们市委市政府已经确定建设智慧扬州决定,以“创新扬州、精致扬州、幸福扬州”作为我们的总体目标。在经济发展、政务服务、城市管理、民生宜居、信息基础等五个核心业务领域,重点实施经济发展转型等28个智能化项目,力争在“十二五”期间把扬州打造成城市建设的先行区、智慧产业的集聚区、智慧项目的实验区。
在打造智慧产业、加速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推动创新扬州建设方面,我们重点建成政务云计算中心,同时发展面向园区、行业、公众软件服务,打造云计算产业链。我们实施了一合五元(音)的软件服务业综合体,中国深谷、扬州智谷、绿色硅谷产业经济效应也已经凸显,力争园区三优产业产值年增长率能超过40%,软件与信息服务业收入年均增长能够达到30%以上。
在推进智慧管理、强化城市、运行精细、高效,推动精致扬州面,一个是实施智能城管工程,争取实现城市管理的万米网格化单元管理,依托无限扬州网络技术建成支持Wifi和3G无线技术的城管移动,视频监控系统。
另外一方面我们还运用3G互联网等技术建成扬州市应急指挥调度系统。力争在应急指挥调度网络当中整合各类监控资源、调度手段,提升城市的公共突发事件的预警响应和处置能力。
在开展智慧服务,提升宜居和公众生活文明方面,推动幸福扬州建设。
一个是整合全市的医疗卫生、信息资源。做到以电子病历、统一共享为核心来实现相关功能。在智能政务方面,也逐利打造扬州的“四个一”,“一站”是一个门户网站。主要是政府面对用户。“一网”是电子政务网络平台也包括了电子政务内网和外网。实现“12345”是我们的热线,这是“一号”。“一门”是我们行政办事平台。来启动服务决策与支持相关的项目,强化数据的挖掘,希望能够做到相关智能公共服务,提供政府科学决策管理能力和行政管理成效。
扬州在前期数字化建设方面、信息化建设方面做了很多有益探索,我们也将会以今天的中国SOA标准和应用研讨会为契机,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智慧扬州建设是着眼于扬州未来城市发展的战略,它契合未来扬州城市发展定位,它是一个前瞻之举。
今天SOA研讨会也是我们建设智慧扬州的强力助推器,我们热忱的欢迎各位专家、领导到扬州指导。我们也渴望加入到SOA标准试点城市行业当中来。希望咱们专家组领导到我们扬州多指导,希望相关IT企业到扬州投资合作,实现共赢,相信在各位领导、专家关心下在相关企业积极参与下,智慧扬州会一定会早日建成,扬州一定会更加精致、更加幸福、更加文明、更加精彩!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王主任的精彩演讲!过去常讲“烟花三月下扬州”。我觉得听了智慧扬州的建设以后,大家可以欣赏着美景享受着智慧的服务,扬州会更加美好。也希望大家都去扬州。
下面我们有请华为IT产品线营销工程部解决方案总工程师韩文雄先生做主题演讲,题目是《SOA架构的电子政务方案》,大家欢迎!
韩文雄:各位大家早安!我是华为公司的韩文雄。我们今天大的标题讲的是智慧城市。我要讲的是SOA架构的电子政务方案。
所有人说智慧城市,先要落地实现。我们有智能医疗、教育、电网、物流等等,真的要开始做的时候不管是经信委、发改委都会提到,要从智慧政务、电子政务开始做。
我从2009年的时候,最早IBM提到智慧地球。我们有提到智能城市。当这个新的概念出现时,还没有太多成功案例。所以我研究了迪拜棕榈城,讲了智慧社区、智慧城市。2009年韩国松岛也提出了相关的概念。我也有做过研究。
我们做的时候先做了顶层规划,做了三到五年。2009年先做了成都天府新区高新区,那是60万人口的智慧城市规划。还有一个是智能重庆。它是9万平方公里,3200万人口的智能城市的顶层规划。三到五年的顶层规划。还做了成都雅安的项目,去年成都往南30公里添了一座天府新城,规划出17平方公里,60万人口的智能城市规划。
其实我做智能城市规划的时候,因为每个城市规划它的方向、目的都不同。我刚有提到,从一开始的时候,60万人口,到重庆的3200万人口,大连的方面我也有做相关的顶层规划,是40万人口。我个人得经验是,当我们做的时候要先搞清楚规划对象。每次我都会先理出来,理出来我对这个智能规划城市是多少,譬如大型综合城市,比如说北京、上海、广州、天津这种千万人口以上的城市,还包括重庆。还有一种是新兴、高速、科技发展的城市。这种城市大概是60万人口或者百万级人口,例如昆山、东莞、温州,还有就是地方特色的城市,什么是地方城市?丽水是以旅游城市为出发点,像宁波、青岛是港口城市,成都、昆明可能是花园生态城市。所以每个城市做规划时要先看它大小的规模。否则随便规划那么达成愿景是完全不一样的。这是我个人的经验。
我现在是在华为,华为不止面向国内而是面对全世界。刚刚我还在接电话,是尼日利亚的城市智能规划。每个城市需求不一样,所以很难拿一个东西通用全世界。可是有些东西是不变的。比如电子政务。为什么挑电子政务?
上个月我在天津跟经信委主任谈的时候,就说道这一点。我们不要重复投资和建设,但是又碰到很多问题。现在讲“五大数据库”:人口库、电子信息库、文化创意库等等。我碰到的问题是怎么做数据构想。跟人口库有关的可能是公安、民政局,他会不会把数据库分享出来?这是一个挑战。
我做规划时一定会讲愿景。
其实我们做智慧城市,我先讲智慧城市的愿景就是以人为本,就是改善公共服务。什么是以人为本?我们讲智慧城市,不管做什么,我一直提到改善市民的食衣住行娱乐。说白话一点就是满足百姓的吃喝玩乐的需求。让市民生活的更有尊严让市民生活的更快乐。
在愿景方面我们需要做到改善对公众的服务,提高政府效率。再次就是促进政务公开,阳光政府。在改善公众服务方面,希望做到一站式的创新的协作,改善公众的服务提升政府形象,以人为本。
还有就是政府效率。提到政府效率,我希望建立以SOA为基础的数据共享平台。我的观念里面,以目前的IT和未来的发展,我们现在提到的是云数据中心,它最基本精神,不管是iPhone或Android系统,我只要在政府里面建好数据共享平台,你上来抓资料就可以。这是我认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提高效率也是为了降低运作成本。促进政务公开,我跟很多高级领导谈的时候,希望透过智慧政府做到阳光政务,市民办任何事情都可以看到相关标准和收费费用等等。这是在做智慧城市很重要的。愿景是不变的,目标可以是弹性的。目标可以根据状况不一样随时修改,可是三到五年要达成这样一个东西,朝着这个准则来走。
我要达成什么目标呢?目标是可以可衡量的。比如说门户,我们希望做到统一门户,行政审批在这边,政府热线等等。譬如说高效管理,做到政府流程优化、IT数据中心管理。这是最重要的。为什么?以后要做到绿色节能,数据以前是各部门,现在上收,现在整合起来做到整合。
绿色节能,这是目前确定的方向。通过绿色云数据机房来做到绿色机房。
最后做到阳光政务。政府公开、决策、审批、收费、规章、许可、办证、登记,这系我们未来需要达到的目标。
这是目前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的方向。我们是从孤岛城市到网络城市,再到云端城市。因为我们华为是做网络通讯的,真正讯息二次革命,就是因为现在网络通信速度打破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第一次革命是汽车发明改变了城乡差距,现在是网络高速传输。所以我要从网络城市一直到云端城市。我们从一开始做办公自动化,再来到4库12金,这都是垂直系统的整合,比如税务系统、海关系统等等。接下来就是到2000年的时候有很多门户网站,譬如说门户网站办事。我们也做过调研,一个政府有多少个网站?大型的,大概有600个。那么怎么去把这些网站做成统一门户?这也是一个挑战。现在我们要把这些网站协同起来。还有就是政务协同,数据中心整合,政务应用协同。最后就是智慧政府,希望做到全方位支撑,可以做到企业、市民高度参与。
下面是电子政务的现状。首先是缺乏以用户为中心的考虑。今年3月的时候我在德国跟欧盟的电子数据中心主任谈的时候,我发现欧盟在做的时候他们有去做居民的调查访问。
而我在做的智能城市规划,都是以管理者角度来看。可是在欧盟,他们做的时候是先做百姓调研。结果你会发现他们得出来的结论,主要是国外求学、掉了贵重东西怎么办,还有一个是流行病管理。所以它的电子政务就是围绕这几点来做。
所以我一开始提到,我们要提升市民的公众服务,就是以人为本,以企业需求为主,以政府需求为主。
我们服务对象基本就是市民、企业、政府内部。
我们再来看电子政务解决方案。其实我们在做电子政务的时候,第一个就讲数据中心整合。我自己分类成,一个是国家级数据中心,还有就是省市级数据中心。我在浙江省的时候跟发改委、科技厅提过,一个省级单位它的框架是怎样的。还有乡镇级的数据中心。一共分为三个框架。
今天政府关心的是三到五年未来的规划。所以我们会有一个政府信息咨询化的规划,还有应急咨询的。还有IT总体规划。刚才我们也讲到智能城市、智慧城市,基本就是四个层面:感知层、传输层、核心层、应用层。所以我们做这样的规划来考虑。
应用层包括统一门户、应急指挥、E-ID、智能园区(拎包入住的观念)。
平台层就是数据交换平台。基本上是“五库”,数据交换平台、基础数据库、应用数据库、中间件等。基础架构是统一管控的云端中心。
专业服务方面,我自己本身做总体咨询。大概是三年多了。我的发展战略、目标、应用平台、技术架构、保障措施如何衡量等等,这都是专业服务要做的。当然我们希望对业务架构的咨询。
还有我们要做专项领域咨询,数据中心管理咨询服务。安全架构咨询、应急指挥咨询、容灾备份咨询、云应用迁移咨询服务。
讲云应用迁移,我会跟领导讲哪些不能做云化,比如说被硬件绑定的怎么做云化,还有跟语音相关的怎么云化呢。所以我们会先列出来。哪些可以做云化,云化容量规划能力,这些都是我们要考虑的。
这是业务全景图。我们是为民政务业务。包括应急指挥、智能医疗、智能交通等等,以后我们有机会再谈谈智能交通、教育、物流等等。
这是云数据中心。为什么要特别谈到云?感知层是海量数据跟海量传输,怎么去做IT资源,只有通过云计算中心。感知层传感器有分成有云、无云的,其实在做分类的时候,感知层基本是移动传感跟固定传感。固定传感:桥梁、山洞。移动传感器,比如人的终端。
做感知层的时候,因为需要海量数据,中间牵扯到有云、无云的问题。这也是需要考虑的地方。
感知层必须要做什么呢?法律许可的范围。感知层部件涉及人身隐私的,这个要做规范。还有涉及国家安全的,也需要做规范。
这是传统数据中心。云计算中心,我希望能够做更高的优化,可以更快的做数据共享。而且是基于IT的数据层。
这是云数据中心解决方案。我会这样管理调度,通过SOA架构提出我的解决方案。
这是我们的亮点。希望做到容灾、业务云化牵引部署(刚才提到这个方面,重要的是哪些可以云化,哪些不可以云化,这都是最重要的地方。),我们也提供牵引工具。还有数据中心整合、备份、物理安全、网络安全、后台主机安全。
下面是开放合作与标准化。这也是我们提到智慧城市、智慧政府怎么定标准规划。
我们会非常细化。还有一个是平安城市,摄像头部件标准规范、网络层标准规范、存储等等方面。
在电子政务方面我们必须要考虑到高可信方面,比如可信赖的咨询服务、安全的混合云数据中心、合规性的IT流程、合规性的业务流程等等。
总结来讲,整个要达到高效管理、便民服务、阳光政府、绿色节能。
这是数据中心建设和服务经验。
这是国家信息中心携手华为共建电子政务工程。
海西政府云战略数字福建制高点。
这是北京市政府云。
这确实达到云化模式。最终可以做到统一调度资源。所以最后达到共享整合,可以达到低能耗绿色节能。
这是我们数据中心的解决方案。业务快速上限、信息共享、降低运维成本、充分利用IT资源。
这是我们的客户清单。
以上是我的介绍,谢谢各位!
主持人:谢谢韩先生为我们带来的精彩演讲!我们希望通过标准和预期解决方案为城市建设更加美好能够助力。下面有请中国软件与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西南区域中心副总经理兼技术发展部经理王帅先生做主题演讲,演讲题目是《雅安市基于自主可控的智慧城市建设和标准化需求》。
王帅:各位领导、嘉宾大家上午好!我本次汇报的题目是《雅安市基于自主可控的智慧城市建设和标准化需求》。时间关系我就主要介绍中间的两块:自主可控的智慧雅安和智慧雅安的SOA标准化建设。
智慧城市城市是将SOA、物联网、云计算、新一代移动互联网等先进的信息技术与城市运行管理相结合,通过各领域智能化应用、充分的信息整合与互联、各方面的协同运作提升城市基础设施的运作效率、城市运行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
智慧城市内涵就是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人、社会、环境和谐的城市新生态系统。表现在更深层的感知、更全面的互联、更广泛的共享、更智能的应用。
雅安是成渝经济区成都都市圈资源相对富集的地区之一,尤其是水资源占全国的1/40、,全省的1/10。雅安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拥有世界级、国家级、省级众多的旅游资源。雅安有大熊猫世界自然遗产和茶叶之都为代表的国际生态品牌,素有“天然氧吧”和“天府之肺”的美称。
智慧雅安建设的必要性:
1、有效整合和优化配置,改善政府现有IT资源配置和业务模式;通过建设云计算城市数据资源中心,打通各部门间信息孤岛,加强政府各部门系统相互之间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提过政府的办公效率、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2、降低政府和企业IT成本,改善由于分别投资、自主运维带来的IT投资及运维成本居高不下的局面。
3、提高城市公共服务能力,推动服务型政府的转型。
4、通过政府驱动,可拉动政府信息化和相关服务的产业,并逐步形成立足雅安,向四川及西南辐射的产业发展模式。
智慧雅安目标:
总体目标:利用3-5年的时间,构建四大智慧体系,建成服务于政府、城市管理、社会公共服务、企业的智慧城市。
智慧雅安建设内容:
1、建设智慧雅安基础信息平台,核心是建设和完善基于云计算的城市数据资源中心、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应用支撑平台、地理信息服务平台、信息安全保障平台等。
2、逐步完善、建设智慧医卫、智慧社区、智慧园区、智慧应急、智慧政务、智慧交通、智慧物流等一系列智慧应用。
3、建立政策支撑体系、组织保障体系以及专业化的信息运营服务队伍。
4、采用商业化的运作模式,通过智慧雅安运营服务平台,有效整合城市信息资源,改变政府现有IT资源配置和业务模式。
智慧雅安总体设计。
1、智慧雅安的体系架构:推进机制、保障体系、支撑平台、智慧应用。
2、智慧雅安的技术路线:采用基于SOA面向服务的云计算技术架构的数据中心和Portal门户技术,使IT基础架构更加灵活、富有弹性、快速响应、统一门户、整合资源带动雅安市云计算产业的发展。
我们认为,SOA是云计算的关键支撑技术、云计算是SOA的重要应用场景,云计算的两大支撑技术一是虚拟化、二是SOA。
虚拟化是IaaS层应用的基石,SOA是云计算PaaS和SaaS层应用的主要开发方法。
基于SOA的云计算在未来的智慧城市建设中SOA和云计算将得到进一步融合应用和发展。
智慧雅安的宗旨是立足自主可控、健全SOA标准规范、强化产业推广。
自主可控是尽可能采用国产芯片、整机、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等基础软硬件及应用系统,做到软件自主、系统可控,从源头上保障信息的安全。
结合智慧雅安建设实践,建设完善智慧城市建设SOA标准所有需的架构标准、建设标准等以及各种规范标准。建立健全标准规范的更新机制、提高智慧城市的标准规范、制度规范的创新能力、保障能力。强化产业推广。
智慧雅安自主可控的云计算中心也是中国软件“红云”应用。
智慧雅安云计算中心建设的特点是:快速建设云基础平台/示范工程,通过政务云带动云产业;积极发展自主核心技术、安全可控技术、带动人才建设;打造全面的云体系:技术体系、应用体系、产业体系。
中软红云特点:自主核心技术;安全可控;面向政务云、行业云;快速建设交付。
中国软件红云围绕着基础云平台、行业云应用、城市云服务、系统云四个方面,通过技术、体系创新,打造全新的业务发展模式和运营模式。
三大任务:通过有效的资源整合,形成中软云计算解决方案。打造中软云操作系统、云数据库、云中间件平台为核心的基础云平台产品。实现中软云应用,CEC集团公司云应用、浦东软件园云应用、芜湖智慧城市、雅安智慧城市云应用。
(PPT)这是中软红云云平台架构;这个是中软红云背板架构;这个是中标麒麟安全云操作系统框架图。
下面介绍一下智慧雅安的SOA标准化建设。
智慧雅安建设只有通过制定和贯彻执行各类标准规范、才能将业务、技术、服务、组织管理各个方面有机的联系起来形成统一整体。
规范需求:
1、智慧城市建设需要的是国家标准。
2、需要采用开放的架构和开放标准,确保以开放的标准为基础系统实现互联互通。
3、需要在一个科学的顶层设计和一套开放的标准规范指导下才能建成。
4、促进智慧雅安标准规范体系制度和环境。
规范内容:包括总体标准、应用标准等七个方面。
下面介绍智慧雅安SOA标准化建设内容。
一是总体标准。包括总体性、框架性、基础性的标准和规范,是标准体系的总纲。
二是应用标准。从业务角度设立的标准,主要包括业务流程、业务应用、功能体系等方面。
三是技术标准。是为各类规范标准应用技术使用提出的标准规范,包括:系统总体技术架构标准、技术开发规范、软件部署等等。
四是数据标准。这是最底层、也是最基础、核心重要的标准。包括分类代码标准、数据元素标准等等。
五是交换标准。包括了应用集成平台标准、业务工作门户标准、层级数据交换标准、外部信息交换等。
六是管理标准,是为确保系统建设质量所需的有关工程验收和工程监理等工程建设管理方面的标准和规范。
七是安全标准,为系统提供安全服务;有通用安全标准和基础设施安全标准。
(PPT)这是标准规范执行流程。
核心来讲,智慧雅安SOA标准规范落实,我们通过了以下几种方式。
1、感谢雅安市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
2、积极在SOA标准工作组的指导下,认真详细策划。
3、中国软件集团人力资源的大力支持。
4、强化组织协调、沟通、交流。
5、与项目实际建设工作的密切结合。
6、加强标准规范验证工作。
7、加强培训示范工作。
8、为标准规范提供支持。
9、加强监督检查。
中国软件的优势下面也简单的讲一讲。
一、丰富的重大工程经验。参加了众多金字工程,承担了多个国家项目,遵循CMMII的国政规范和要求,执行ISO9000质量管理认证、ISO20000 IT服务管理认证。
二、雄厚的自主创新实力。我们有三大研发中心、九个实验室,拥有700余项软件著作权和数十项专利。
三、我们也有着专业的标准规范设计经验。我们是信息技术服务标准租系统建设专业组组长单位,参与了工薪部软件服务、系统服务和相关服务等标准制定工作。也参与国际应急平台体系顶层标准规范设计。参与多项国家标准、规范编制。我们也作为SOA标准工作组核心组员之一,积极参与SOA标准工作。
(PPT)这是中软参与的应急领域、安全领域等方面的标准规范。六类标准、十大数据库。
四、完整的自主可控的产品体系。
五、成熟的自主可控的前沿技术应用。
六、完善的社会服务网络。
综上所述,智慧雅安建设涉及多个行业和领域,需要对大量的公共服务资源进行梳理、设计、管理和维护,促进信息资源互联互通,迫切需要SOA的思想及相关技术的支撑。
中国软件作为软件行业的国家队、智慧城市的倡导者,SOA标准工作组成员,将在SOA标准工作组的指导下,立足自主可控,推进SOA标准在智慧城市中的应用,为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和发展以及SOA标准推广做出积极贡献!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王帅先生给我们带来的精彩演讲。下面有请北京大学信息化与信息管理研究中心秘书长姚乐先生为我们做主题演讲,题目是《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探索》,大家欢迎!
姚乐:姚乐: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大家中午好!我知道现在是吃午饭的时间,我会很快过一下内容。
今天很多专家都提到了顶层设计问题,今天我给大家汇报的题目也是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探索。只能用“探索”这个词,为什么?因为确实是在探索的过程。我介绍的部分包括:什么是智慧城市;智慧城市体系架构;基于EA的智慧城市顶层设计。
对智慧城市的理解是这样的。现在的城市有什么问题,未来城市应该是怎样的。从现在城市角度来讲,刚刚很多人讲了是以部门为中心的,是条块分割的。分散管控、反映迟钝、盲目决策等等一系列的问题。我们希望通过技术进步,包括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等技术应用,希望未来城市是以公众为中心,而不是以部门为中心的,它是单一的政府,它是统一管控、快速反映、智能决策的政府。像咱们讲的天人合一,人能快速反映、自动做出决策,是由于大脑发达,那智慧城市,也希望通过网络快速感知、反映,通过云中心做出快速反映。智慧城市寄托了人们对于未来城市发展方向的憧憬。
这里有一个简单的定义。智慧城市是指在现代信息与通信技术的支持下,通过更加透彻的感知、更加广泛的连接和更加深入的计算,使得整个城市的运营和发展更加智能化,从而达到使市民更加幸福,企业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的城市形态。智慧城市是城市信息化的远景目标。它是一个没有终点的进程。跟信息化一样。
智慧城市本身是信息化当中的一个领域。它面临的问题跟我们信息化过程当中面临的问题是一样的。比如大量重复建设、浪费,大量信息孤岛和烟囱。大量的推倒重来和失败,大量投资黑洞和陷阱。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实践!我想信息化这个事一定要有相应理论指导,这个也来源于实践。智慧城市建设需要总体架构和顶层设计。我这里提一个方法,利用体系架构方法进行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
什么是体系架构?任何事情有它的架构,盖房屋、造汽车有各自的架构。这些都是我们对于架构的认识。我们对任何事物架构认识的水平决定了我们对于它利用的水平。
体系架构(EA)指一个组织单元的业务、应用、数据及技术基础设施等之间的关系,包括基线的、目标的及过渡的动态关系描述。它有什么作用呢?有了体系架构,可以使我们对信息化相关的任何事情都有一个更加整体性的视图与思考。还有它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将复杂的整体划分成一个个小的逻辑块来分别处理。把业务、数据、技术等等分成块,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还有就是将高层的战略、原则与指导转换成单个系统设计与设计需求;政府有自己的战略、使命,这些东西怎么约束下面项目需求,需要进行分解对于项目进行约束。比如说有没有违背相关原则等等。还有将单个的IT需求与高层的驱动力与约束相匹配。我们每个需求的提出不是有需求就做什么,而是每个需求要受到上面的约束。
体系架构会有很多框架,框架就代表一种方法,作为一种框架一般定义了模型的结构、通用词汇以及开发方法和怎么做架构。使用成熟的体系架构与方法,可以重用业界的最佳实践,从而快速地开发智慧城市的体系架构。
架构发展历程我就不说的。我们简单看几个:比如zachman这个框架(PPT),就是一大堆人访问一大堆功能,一大堆功能访问着一大堆数据,这里面涉及到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和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六个要素。zachman框架里有几个核心要素。第一它是关于体系架构本质内容,本身的重点不在于方法论。在信息化建设中一定要考虑如何“以不变应万变”,所以它有原子件和复合件的概念。跟SOA是不谋而合的。建系统只是考虑复合件但是没有考虑原子件,那么这个复合件是不可重用的。建复合件的时候,如果考虑它的原子件是什么,这个原子件才有重用的价值。如果只是按照需求建系统,而不考虑架构,这样系统会无限增多。大家也都有这样的体会,信息化到一定程度,就发现不能只按照需求建系统,一定要考虑架构。因为需求是无限的,需求会不断的增加,我们这样建会有大量的重复、冗余。越复杂的越是变化的,越需要架构支持。这是zachman的核心思想。
TOGAF也是一个框架,可以作为开放架构。它有ADM开发方法,有10个轮子。还有内容框架,有了方法和流程,那么架构内容是什么样?也有很多参考内容。(PPT)还有两个很重要的参考模型。还有方法中的方法,每个领域架构怎么做,方法中间还有方法,就是ADM指南与技巧。还有架构能力框架等方面的介绍。
TOGAF的ADM是一个完整的EA开发流程,可以作为自上而下的IT规划方法,也可以作为自下而上的企业级需求管理方法。ADM中间就是需求管理,从驱动力到架构的开发和实施治理,中间是需求管理。架构内容框架只是作为架构开发内容的参考,而不要作为输出成果的标准。这是我个人的体会。TOGAF内容框架不能作为标准,不是说一定把这些东西全部做出来,只是根据需要作为参考。TOGAF参考模型和连续序列为架构资产的分类、存储和利用提供了很好的指导。
我们再看一下FEA,这是美国联邦政府在用的。最初他们做的是FEAF,后来在美国政府基本没有推开,因为他们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框架。2001年2003年美国推出了顶层设计,就是FEA参考模型。还有分块架构方法,有顶层东西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一个一个分块。还有联邦过渡框架,这是什么东西呢?因为有很多东西需要大家共享、协同或合作,它分析出来需要大家共同协作的东西放在联邦过渡框架里面,会随时发布。每一个部门在做它的EA,一定要把联邦过渡框架里面的内容整合到其中。还有EA评估框架,评估使用状况、完整性、使用效果等等。还有联邦SOA,怎么做好SOA这个事情?也是面向服务的。国内很多做SOA的也有体会,最难的就是什么东西重用,粒度怎么划分。如果没有面向服务的企业架构,我们是用了SOA的软件,用了这些东西,理论上是可以重用,但到底怎么重用,如果没有上面的指导下面是空的。所以整个架构设计要能指导下面面向服务的基础设施。
FEA核心要素有几个方面,比如说FEA参考模型是核心,相当于美国联邦政府电子政务的顶层设计,目的是作为投资立项的依据,发现合作、重用和共享的机会。EA评估框架和过渡框架是美国联邦政府通过EA来保证IT项目与各机构战略及跨机构战略的匹配。分块架构方法论作为一个分块架构标准开发方法,它为解决方案的开发提供了最直接的指导。
(PPT)这是我们提出的信息化体系架构框架(IEAF)。从流程的架构准备、架构目标、架构定义、架构使用、架构维护,每个流程都有相关的使用技巧。还有交付物是什么东西。这是国家社科基金在支持我们做的。
我们怎么使用EA框架来开发城市EA?根据我个人理解做了一个简单的分析。如果城市级,使用的框架可以是FEA,因为核心交付物是顶层参考模型,可以帮你分析什么东西应该重用、共享等等。如果是部门级,比如说工商局、税务局,TOGAF、DoDAF两个框架是更合适一些,因为它的核心交付物就是企业及分块架构,主要是解决IT需求与战略及使命匹配的问题。比如我的部门战略、使命是什么等等,数据到应用,它们之间的匹配关系。如果是项目级后系统级,zachman比较合适。特别是供应商要考虑的。它主要是解决方案架构,解决构件重用问题。当然不完全是这样,但我觉得侧重点可以这么考虑。
再看基于EA的智慧城市顶层设计。顶层设计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要有顶层设计?它的作用,根据我的理解,首先是可以做好IT需求管理。很多地方、部门单位信息化建设都走过类似的阶段,刚开始是大家都面临需求不足,到一定时候就IT需求过剩,这个时候最重要的是需求管控。怎么做好IT需求管理?没有依据怎么审批项目?项目该不该批?就没有审核依据。还有就是指导IT预算与项目审批。很多部门作为城市级,你想统一管控,依据是什么?没有依据就只能拍脑袋。还有一个是指导重大IT项目建设。比如说做共享平台、云计算平台。我想这些是我们做顶层设计的主要驱动力。
IT需求管理我们看这个图(PPT)。这四张图反映的是什么的?他从做这个事情,到这个事情不应该做,但他还在做。这也是我们平时所遇到的问题。还有这张图(PPT)“盲人摸象”,我们每个做项目的人都是盲人摸象,只是看到了整体的一部分。中国古训是“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讲的也这样的道理。我们的需求是多变的,我们需要更加全面、长远的来看待,怎么来验证这些需求。
(PPT)这个图大家也很熟悉,不同人对需求的不同认识。大家都是不一致的。
还有是IT能力与业务需求的不匹配。我们的战略业务是什么?我们构建的能力是什么?这些都没有一个清晰的匹配。我们对需求有很多的假设和误解。我们误认为某个人能把需求做好,我们误认为只有一套需求,我们误认为需求定义问题及其解决方案等等。那么需求正确理解是什么?需求是动态变化的,不是一成不变的。智慧城市需求一定是会发生变化的。真实的需求需要再一个完整的体系架构中验证。什么是真实的需求?不是提出需求的人就拿来作为验证标准。企业级需求不等于系统级需求,更不等于软件级需求。需求有来自于自上而下的规划,也有来自自下而上的要求,但都必须得到体系架构的审核。企业级需求管理的方法就是体系架构方法。
(PPT)比如用TOGAF做自上而下的需求。用TOGAF进行IT战略规划。从IT使命与愿景;IT目标与目的、IT发起项目、IT行动计划,对实施项目的控制到根据环境变化的变更。整个是通过两个一致性,项目跟架构的一致,架构跟变化需求保持一致,通过两个一致性来保证IT业务匹配需求。
我们再看一下自下而上的需求。除了战略规划里面,大家知道需求不是规划了,一般规划都是宏观层面的,例如“十二五”规划。但是我们的需求是随时改变的,这些需求不是规划好了就不处理这些需求。例如,这是美国HHS(健康与人类服务部)相当于我们的卫生部。这个部门利用快速分块的方法,它有自己的EA,当新需求来了之后,用快速分块方法来快速定义需求和解决方案。美国法案颁布也会牵扯到很多改变,比如哪些东西要向公众公布,这是一个非常开放透明的做法。这是2009年的例子,2009年颁布了《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案》。这个时候它不可能像我们这样,一个法令变化,整个系统又重新开发。这是2009年的例子,通过这个方法来做,横向纵向进行分析,哪些数据可以直接出来,哪些需要做修改等等,马上就分析出来。
下面我们讲讲怎么指导IT预算与项目审批。FEA的例子(PPT)。这里有五个参考模型:绩效参考模型、业务参考模型、服务构建参考模型、技术参考模型、数据参考模型。看看绩效参考模型的使用,举个例子,比如国土安全部要建一个边境检测系统。过去通过边境要花两个小时,现在是需要半个小时。这个带来了怎样的客户结果?过去客户满意度大概是80%,现在是达到了90%、甚至98%。当然还有使命、业务的结果,比如说每年通过边境进入到美国枪支拥有量减少多少、犯罪率减少多少,你的使命就是保护美国本土安全。所以一方面有客户结果,一方面有使命和业务结果。 还有一个是指导重大IT项目建设。例如做云计算平台,到底要做什么样的平台?IaaS,可以做个基础。作为平台来讲,是做共同系统平台。还有一个是行业平台,例如医疗、制造业、政府的。第四层是组织特定的。我们的PaaS就要考虑这些层次怎么划分,到底支持什么。
最后我画了这样一张云计算生态链图(PPT)。从芯片到服务,整个里面涉及到哪些层级我们用EA的方法论。比如说SaaS跟DaaS做的分离。我们为什么做这个分离呢?在云计算平台下这两个是分离的趋势。在云计算平台下,这里面是要产生分离的。为什么呢?现在部署在云端,好多中小企业的SaaS服务不敢用,如果说数据是存在有资质认证的大企业,这是可以用的。过去很多企业要讲标准化,我们做了很多数据标准的工作。但是每个企业都是根据自己来做的,都是自己的标准。现在云计算平台给了这样一个机会,大家可以共用数据标准。还有我们也考虑过国际分工的问题。云计算平台现在外资不允许在中国运营,因为涉及到很多问题,如数据主权和安全问题。我在想国外厂商SaaS跟国内DaaS结合,国外厂商只提供软件服务,我想从国际分工来讲也是一个解决思路。
最后提两点建议:利用EA与SOA做好智慧城市顶层设计。这个对下一步智慧城市建设是非常有利的。另外一个是利用顶层设计,开展基于云计算平台的智慧城市建设。有了这些顶层设计的东西,才能真正开展好我们的建设。借用工信部杨学山副部长在第六届中国电子政务高峰论坛所讲的话,讲到电子政务及发展模式的转变,一个转变是技术架构上走向云模式。从业务角度就是要回归到政府履行职责的本质而不是部门分工。过去信息化建设都是按部门分工做的。大家看到我们要处理为民服务的东西等等都是跨部门的。最后一个是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走向大数据模式。我们的智慧城市建设要考虑这种新的模式转变。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姚秘书长的精彩演讲。刚开始领导、专家都提到顶层设计,姚老师讲的非常好,给我们讲的非常清晰,为我们做出了一个很好的理论的方法。
今天上午的演讲就到此为止,感谢大家!
主持人:大家好,下午好!SOA标准工作组现在实际上已经成为我们国内信息标准化研究和应用的一个平台。原来从一个SOA的技术点,它连起了云计算、智慧城市这样一条线,根据SOA这样努力的工作,我倒是有建议,将来能不能变成一个面、变成一个互联互通信息标准的工作组。这样的话,内涵和职能发展的越来越大。
讲到智慧城市实际上给了我们一个非常好的机遇。它标志着信息化发展走上了一个新的台阶。那么,信息化的发展走到了智慧城市这样一个阶段,实际上是要表述什么呢?就是说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可以获得任何需要办的事,使我们的生活更为便捷、高效、方便,让生活更美好,这是智慧城市建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主旨思想。
我们要实现这样一个事情,要打破信息孤岛,打破信息孤岛其中一个很有效的途径就是SOA,可以使得信息互联互通。
真正要做到信息的互联互通,要关注的是什么呢?大数据的数据标准。
智慧城市也给我们提出了非常大的挑战。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和运作方式,我们面对的不再是某一个具体的机构、客户开发一个系统,而是面对着公众。也就是说,以用户为中心转向了以公众为中心。
智慧城市建设实际上还存在着一个问题,这个项目谁来买单?不再像以前由企业、政府机构来买单,到底谁来担?政府可能会有一点启动资金,而我们要做这样的工作要有新的思路。
再加上以前我们一个供应商针对一个客户开发软件,是一对一,而现在是要有N个供应商针对N个系统,是多对多的关系。像这些问题都非常值得研究。
所以今天下午有五位产业界和相关专家进行交流。首先有请微软(中国)有限公司平台战略顾问董乃文先生演讲,演讲题目为《智慧城市:参考框架及架构》。大家欢迎!
董乃文:感谢杨秘书长!今天非常高兴有这样一个平台跟各位领导、专家一起交流SOA和智慧城市!谈到智慧城市,上午北大的姚老师讲的也非常好。就好象盲人摸象。实际上我们微软不同的团队在很多城市行业:医疗、电子政务等等做这方面的工作。我们在中关村也有一个专门做互联网的,云+端。我认为一个城市要变成智慧城市、感知城市、智能城市,最终带来的是什么呢?应该是更好的城市。所以我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是:《智慧城市:参考框架及架构》。
谈到最好的城市,什么是最好的城市呢?
这里我们看到智慧城市主要相关者:市民&流程;公务人员;政府领导。这些是三个主要的相关者。那么这就面向着三种领域。对于市民需要服务交付及保证;对于公务人员要工作场所现代化、提高工作效率;对于政府领导来讲很关键一点是能够对你的业务进行洞察及审计。这是三个重要的方面。
关键场景方面,例如服务交付及保证,比如有市民的门户、市民的手机应用(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市民在使用移动设备);政府公务人员要做到工作场所的现代化,比如说工作人员的门户包括政府业务GRP,还有快速交流、沟通协作。作为政府领导要做到业务洞察,他需要面向政府绩效的解决方案,也包括了例如ERP、GIS等等。
纵观这三个场景我们可以发现,不管面向市民、政府公务人员需要非常基础的,比如说面向市民,需要有市民的ID。我觉得这是智慧城市里面要重点先建设的,保证基础设施到位。还有政府公务人员也需要有自己的ID,维系了整个智慧城市有效运作。
智慧城市也是有一定的发展阶段,所以有一定的成熟度。看这张图,分为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工作场所的现代化。先保证公务人员有效、高效的工作。然后有了更好的工作基础才会做政府服务的交付、保证,随着服务交付与保证日益繁荣,数据会越来越多,会反映出一定的趋势、代表了相关问题,实现政府洞察与审计。我们会发现越是早期越是政府推动的,随着运行的越来越好会偏向市民、企业。
大概分成五个阶段,最开始是工作场所现代化,聚焦基础性服务。随着服务交互和保证我们关注市民和业务,之后变成面向市民和业务驱动。
如何满足众多的解决方案和场景要求呢?软件。为了要支持智慧城市要有业务软件平台。底层的包括操作系统,包括安全性、身份等等。再往上还有面向移动的,还有是面向不同行业的。所以我们是需要一个完整的业务平台。
微软也是在全面看待这样一个问题,所以我们针对很多领域都有产品推出。当然大家也会注意到,我们更看重的是很多合作伙伴,可以与大家一起来做这样的事情。
那么我们怎么来保证呢?比如说要做到服务交付和保证,我们可以做哪些事情呢?
还有就是云,我们也有面向共有云、私有云的方案。这都统一保证了服务交付。 对于工作场所现代化,也是我们的强项。比如说大家常用的是Office。当然还有很多,有的大家已经用到了,比如share point。主要是提高大家工作效率。洞察及审计包括了Web Service、Office、share point等等,是一个完整的BI平台。
前面看到的是我们需要很多平台,如何去做。怎么样来做呢?需要一个架构。
这就是微软提出来的,结合了全球很多城市经验提出了这样一个参考架构。
比如说底层要有操作系统,往上要有基础Data,还有再往上是面向服务。为了大家更好的做协同、互联,我们要面向协作,建立市民门户、员工门户等等,再往上有CRM/ERP等等,这边还有e-mail等等,这些构成了大家互联的支持。再往上还有Moblie等等。这个旁边还有其他的一些东西,比如说安全性、包括身份管理、整体系统SAA治理。我也参加了SOA标准制定,参加了很多相关的会议,现在大家的看法都是一致的,这就构成了如何开发智慧城市、智慧政府的解决方案。
刚才看到的都是粗线条。如果再细化一点发现有很多东西可以做。我们可以把不同的内容放到里面,比如说Data,还有内容的、ERP、CRM、文件系统等等。再往上就是服务层,包括了很多基础服务。这是一个参考架构,大家可以根据不同行业、不同应用:医疗、交通等等,来做这样一个系统满足智慧城市的要求。
前面讲了这么多,待会儿我会给大家一个网址,这些都是公开的。具体能做到什么样呢?我这里有一段Video,这是一个英国的城市,做的市民服务平台,是面向市民的。具体做的怎么样呢?大家一起来看一下。
这其中很关键的一点是,消费者是上帝,那么对他的服务应该是非常好的。还有在城市里面包括政府公务人员信息是可以共享的。还有一点是有这么多应用,他要做集成,最后是各个系统集中在一块。我觉得这个也是非常契合今天的主题“共享与整合”。还有BI,是红、是绿还是橙色,城市的状态,首先城市管理可以看得到,再一个也是跟市民很好互动的窗口。这里边包含的内容比较经典,也涵盖了大家讲到的服务提供保证,包括政府公务人员工作场所现代化,也包括如何做业务洞察。
微软在提供一个概念连接。如何叫智慧城市呢?互联互通的。企业跟企业、人和企业、市民跟政府领导等等方面都是连接的。我觉得智慧城市至少应该是连接的。
这些大家都可以在这个网站上看到(PPT)。
对于城市来讲,连接的框架,最主要还是要关注政府慢慢地还有关注市民。
还有我们发现一个状态,在互联网上,数据连接变得更多。全球互联网用户将近20亿,而通过Web连接的设备估计有50亿到350亿。每天有超过500亿的物体在采集数据并在线提供。未来将使得用户更加容易掌握知识和获得服务。
举个例子,比如说有哪些设备,每天有将近10亿辆轿车和轻型货车行驶在路上。如果做智能交通得要有多少数据,还有你作为司机或者乘客要怎么样用到这些数据。比如说最近的换乘站在哪。等等。
未来是这样的场景,对于市民来讲是怎样的体验呢?一起看一下大屏幕。
其实视频里很多东西已经实现了。我和西班牙人交流的时候,我输入中文可以翻译过去。
就是任何情况和别人去交流。还有很多场景,在家里跑步你的心跳也会被记录下来。包括在商场里面,也可以看到很多互联网的应用。最近我们也做了一个东西,也是很方便人们生活的。我想将来一定会出现这样的城市,让大家生活的非常舒服。这也是我们做智慧城市最主要的原因。
总结起来,刚才看到人和人在不同地点协作,连接。如果说是一个有效的城市管理,那么它应该会提供很多很好的公共服务,提供的是高效的决策制定,高效的市民服务,高效的财政、金融监管等等。要做到这样一点,我们需要安全性、隐私保护、互操作性、可访问性、数据权限,整个是开放的。
这会包括能源、交通、企业、教育、医疗健康、公共安全、娱乐文化等等,所有城市跟市民、企业都包括了。
所有的这些服务,包括连接要通过云来做到。我们经常提“云+端”。这也是云的重要性。还有各个行业,面向市民,大家都要全程的能去做到互联互通,便于城市管理者管理。所以说,一个互联的城市能够为市民提供更好的生活。这就是我今天的分享,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董乃文先生为我们带来了微软相关信息。上海最近正在跟微软谈Office3的事情。智慧城市实际上就是信息的互联互通共享,当然现在面临最大的挑战就是信息部门所有制,特别是公安人口信息,没有人口信息怎么去做以人为本的信息系统?智慧城市最先感受的是谁?市民大众。他生活方便了,就认为智慧城市的智慧度提高了。下面就有请东方通王德泉经理演讲《东方通智慧城市及SOA的实践应用》,大家欢迎!
王德泉: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主题是《东方通智慧城市及SOA的实践应用》。
现在随着城市发展,城市逐渐地走入了新的里程。今天我演讲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我对智慧城市的理解。
第二、智慧城市的技术架构。
第三、SOA在智慧城市当中的作用。
第四、实际案例。
第一部分,智慧城市的概念。
现在的城市主要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现在城市人对信息化的依赖越来越强烈,需要信息化解决问题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现在我们逐渐由信息孤岛演变到信息部分互联互通的程度,但是有一些东西是客观存在的,需要整合。有一些人类迫切想要得到的需求还是在那里边没有触及到。什么是智慧呢?我们是这样理解的,除了互联互通,这些信息还应该有智慧模型、智慧理念支撑它,让它高效使用、按需使用。这是最主要的。
同时智慧应该对事物迅速灵活的理解,跟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个人认为,智慧城市应该是迅速、灵活地政府理解和解决城市的各类问题,比如刚才有些专家提到智慧交通,这些都是存在的客观问题,那么需要正确理解它、解决它,以全面提升城市的综合发展水平。
智慧城市如何产生的?是由业务逐渐发展而衍生过来的。最开始的时候,我们建立了很多系统,这些系统相对独立,数据孤立、信息孤立,处于信息孤岛的状态。最后随着整合和SOA理念不断发展达到了行业内部分互联互通的效果。比如说上下级系统联动等等。但是随着信息化逐渐发展,行业内互联互通已经满足不了业务发展需要。比如说我们去银行付款,要验证身份证真伪。身份证信息在哪里呢?在公安部人口库,它就是银行与公安部门的互联互通的需求。比如税务监管部门想查每个企业纳税情况,这就是企业与政府互联互通的情况。这都是行业间的互联互通。
现在随着信息化的发展,我们逐步走到了行业间互联互通的情况。截止到现在,特别是城市应急驱动、突发事情驱动等等,物联网等先进技术诞生引领了我们信心化发展要向新的方向挑战,互联网、云计算新的理念给我们带来了新的需求,要求我们不仅在各行各业之间把数据整合起来,还要求政府、企业、个人以及人和事达到信息共享的状态。
比如说我们做北京市物联网业务支撑平台,它也是一个部门,以服务资源部进行了整合,最终要支撑八个核心项目。比如说烟花爆竹,现在烟花爆竹的事情比较急迫,有很多假冒伪劣的造成了各种各样的损失。烟花从生产、销售渠道等等这一条线我们都要进行监管,在这个过程中其实就是产品、企业、监管部门之间的整合过程。我们系统监督烟花运输途径、销售企业信息、工商部门等等方面,这是一个深度整合的过程。
根据我上述的描述,其实智慧城市主要包含了几大因素,概括起来说,第一部分与传统互联互通还有一个本质的区别,它有接入网络传感设备。就是我们不仅要整合,企业、事业单位、个人,我们还要把事、物体整合起来。有了接入网络传感设备引入,可以对现实世界得到一个感知。第二部分是业务要达到深度整合。现在的整合不仅要把数据整合起来还要把服务进行整合,最终还有一个智能模型的支撑,这些东西整合起来要按需使用、智能使用。有了这样的保证就可以实现多重数据整合,保障数据、系统可靠、有效的使用。最后就是云计算的部分。为什么要提到云计算?有了互联网,有了这些深度整合,它的数据量是海量的,计算能力要求也是很高的。所以说传统计算模式可能达到不了要求。有了云计算新的计算模式、技术,我们可以对新的技术达到满足。
东方通给出了这样一个架构。我们主要是做中间件产品,我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架构。基础设施这层不仅有传统的东西还要引入互联网的东西,就是传感器。
数据这层,基础数据比如说人口地理信息、宏观经济基础的四大数据库,基础数据、业务数据是业务支撑。除此之外,还要有互联网网关,设备传感信息要先放到网关上去,现在做这方面的厂商也很多。有了互联网网关可以把传感器信息实时上传,最后就是信息整合利用阶段。我们东方通这边有基础中间件(消息、集成、交易、安全),这为传统支撑起到了保障。同时我们还有新的物联网中间件,它是由消息中间件延伸而来,它可以嵌入到互联网模型里面,互联网网关系统可以是嵌入式的系统,也可以是传统的Linux、Windows系统。有了这样的中间件之后可以两条线把数据都整合上来,最终在上面形成一系列的支撑平台。在这基础之上可以形成一系列的平台,例如数据交换、服务管理、文件传输、资源目录、智能模型,还有云计算平台。最终到上面展示有API、服务、门户、移动终端等等。
那么它有几个特点,比如可以解决物联网设备连接问题。再一个可以解决信息共享问题,还有解决服务化的问题。服务化的问题就是说,如何把数据交换转化为服务发布的形式。它可以让强大的存储资源等可以按需均匀弹性使用,提供一个良好的扩展能力,为智慧城市、物联网这块提供了良好的支撑。这是东方通给出的这样一个整体架构。
在这个架构里面SOA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呢?这也是我们今天主要的议题。
大家都知道SOA有三个特点:服务化(把数据、功能转化为服务);松耦合(提供良好的扩展能力和良好的系统兼容能力);治理(因为服务分布是不同的,大家会有各自约定要求谁负责什么样的责任、谁来完成什么样的功能)。这是SOA三大主要特点。
SOA这个特点在智慧城市里面可以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
首先,有了SOA之后,能够真正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整合以及可靠、跨部门的应用。
其次,可以达到深度共享。原先的数据可能只触碰到前置。现在深度共享之后,SOA可以把物联网资源、其他更多的数据资源都可以灵活接入进来,达到深度共享,为交通、医疗等等行业实现资源共享。
最后,有了SOA之后,治理、管控等标准之后可以实现服务有效,可以让政府服务化、信息更透明化。
接下来我跟大家介绍一个案例。
项目背景是,目前信息没有打通,比如说应急指挥,像这种行业触碰的方面比较多,比如说地理信息、气象等等,涉及很多跨部门信息。再一个要有一个智能分析保证预测。数据打通之后要智能,让有需要的人自动给他计算出来。这就是它的需求。通过传统的多维数据存在,通过一定分析达到智慧交通、智慧医疗等等。在这里面基础这一层不仅有传统对象,还有摄像头等方面。公共管理方面,除了几个基础数据库之外还有业务数据库。希望通过对于数据可靠使用达到智慧城市。
这个整体架构跟大家介绍一下,除了传感体系的抽取之外,这部分是作为服务主线可以帮助我们把数据和服务整合进来。这边是传感体系,有的是在环境里面的等等,通过适配把它适配进来,除了传统数据外,加上传感数据,都已经整合上来。之后到了第二层就是数据支撑层,有着一系列数据库,都是基础的。通过抽取转换整合之后的数据库。在数据库之上通过智能模型把它抽取成主题数据库,还有BI处理软件。最后对外提供信息应用、信息门户、移动互联网终端。达到对多层数据采集、运算、提供的效果。
在整个项目里面,它的逻辑架构是这样的。基础这层跟物联网是一样的,除了基础这些网络之外还有传感的设备。操作系统这一层多了互联网网关,因为有些传感器是需要网关对于其数据进行采集的。这是不一样的地方。在基础数据库之上产生了自己一系列业务数据库,比如说汇集库、目录服务库、物联网信息库。传感信息有的是二维的等等,会采集到里面去。再上面就是中间件产品应用,主要是两种一个是传统的,一个是物联网的(我们物联网中间件叫TLQ-RT)这个产品是实时的中间件产品。因为互联网信息采集要求延时性比较低,这个产品是实时的中间件产品。再之上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包装,传统中间件形成了一些平台:服务管理平台(主要对整合的这些数据、服务进行整合形成服务资源目录、服务管理系统)、服务管理子系统、数据采集及交换子系统。
其次是物联网这块,物联网的数据,比如说有的数据很小,可能就几个字节,但是是海量的,我们要进行加工处理对于我们生活才是有用的。这个时候在物联网中间件之上包装了一层物联网支撑系统,可以将其与业务数据进行整合,最后有一个智能运算模型,对这些数据和服务进行运算和智能管理,最终形成智慧的效果。之上可以用传统互联网访问、移动终端访问,做一些统计分析等等,这都是我们自己选择的形式。
在这个架构里面我们使用的产品都是我们自己的产品。黄色的部分是我们自己的产品(TongDXP、TLQ-RT等等)
整个方案的特点:
一是,SOA架构技术设计为核心。
二是,它解决了智慧城市里面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整合物联网的连接,统一监控管理。
三是,采用成熟中间件产品、数据交换功能强大。我们公司成立有20年了,在中间件方面也是很成熟了。
四是,与合作伙伴一起为用户提供完整应用解决。
也欢迎更多的合作伙伴跟我们一起在智慧城市里面发挥作用。这是方案里面的几个亮点。今天我就介绍这么多。Tong是国内最早倡导SOA理念的,从SOA理念诞生到现在我们也形成了一系列的产品,在智慧城市领域里也有完整的解决方案。希望更多伙伴与我们共同在智慧城市里面发挥更大的作用。谢谢!
主持人:谢谢王经理跟我们分享了东方通中间件在建设智慧城市中的应用。智慧城市是一个庞大的应用系统,这个应用系统肯定要实现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这中间肯定要用到中间件。
智慧城市建设,它可以先在纵向做起,也可以在横向里交叉。下面有请锐易特软件技术有限公司马国耀技术总监进行演讲,演讲题目是《“软硬兼施”助力智慧医疗共享和整合》,大家欢迎!
马国耀:大家下午好!锐易特软件也是一家中间件厂商。我们公司一直专注于整合中间件研发和市场推广。今天我要跟大家分享一下锐易特软件在医疗领域里面我们对于智慧医疗的理解,和我们在医疗领域里面所做的经验分享。
我的演讲主题是《锐易特“软硬兼施”助力智慧医疗共享和整合》。
“软硬兼施”是我们片子里面的一个点,大家看完片子就知道什么是“软硬兼施”了。
锐易特非常欢迎跟合作伙伴一起把我们产品的优势和合作伙伴对于业务的理解结合起来形成智慧城市、智慧医疗更加完善的解决方案。今天的演讲共分四个部分:
第一,我介绍一下锐易特对智慧医疗的理解。
第二,我介绍要想实现智慧医疗,这个事情分为“五把钥匙”,通过它开启智慧医疗。
第三,我介绍锐易特智慧医疗的解决之道。
第四,介绍案例。
之前各位老师都谈到了智慧城市的概念。这里我们先回到一个狭窄的领域就是智慧医疗。对于智慧医疗的理解,我们觉得至少有三个方面:
智慧城市是由数字化医疗、区域化、公共卫生信息化所组成的三位一体的现代医疗体系。二是要在医院里实现数字化医院。要在区域形成区域医疗卫生信息系统。三是要建立公共卫生信息化。
要想实现智慧医疗,我们觉得要和物联网、云计算、SOA等技术体系融合起来才会真正能够达到智慧医疗。
今天有演讲嘉宾谈到更好的城市。我们如何理解智慧医疗呢?延伸一下其实就是更好的医疗。怎样是更好的医疗?从自己亲身体验讲一讲,如果说生病了,我们最先想的是什么?赶紧想去哪个医院,而且哪个医院离我们最近,并且是最好的医院,治疗病症最好的医生是什么。但是我们没有答案,可能是通过朋友、亲戚那里知道,某个医院某个科室比较强,某个大夫做手术能力强。但是这些信息准确吗!其实也就是说,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治疗没有智慧起来所造成的。
当我们觉得身体不适的时候,如果医疗智慧了,也许我们可以在家里就可以通过互联网、云计算手段去了解一下,根据我现在这样的症状如何去自己解决。有些时候像感冒、发烧之类的,很简单就可以自己解决了,不一定要去医院。如果有这样一个智慧系统存在,无时无刻在我们周围存在的话,相信很多的病就不需要去医院了,在家里就可以解决了。
如果说这个病不能自己解决,我们需要寻求专业帮助。那我们会去医院,比如说通过网上挂号预约一个可信的大夫。比如说我们很容易找到哪个医院哪个大夫针对我的病症有很丰富的经验。所以我们可以获取这样的信息。而且可以通过互联网途径进行预约挂号。
在住院医疗期间,如果医疗智慧了,我相信医生可以通过很多辅助手段,比如说针对某种病医疗路径是什么,需要做哪些检查,怎么样把检查结果融合起来形成一个准确的判断。
如果医疗智慧了,相信医生对于我们病情诊断也会更加精准。
下面我们看一下移动医疗。假设这个病需要住院,在住院期间,相信有住院经历的人都知道,我们在住院期间护士可能一天三次查房,最多八小时查一次,如果在八小时当中发生一些状况,我们会寻求护士、医生的帮助,如果医疗智慧了,我们可以通过自动感知设备实时监控身体变化状况,身体肌能各个方面的检测。
现场提问:智慧医疗和医疗信息化有怎样的区别?
马国耀:这是我们对于智慧医疗的理解。后面我们会谈到如何把业务和信息化联合起来。
现场提问:刚才听微软的先生谈到了,他谈到了智慧是互联互通,是人和政府、企业和企业、人和人,以人为本。而这里我听了半天都是机器,最后经过接入。
马国耀:我们是理解上不太一致。我先讲愿景,后面会讲到。如果您觉得还有问题我们后面可以沟通。谢谢。
刚才通过一些移动手段感知身体病征情况,把信息、数据可以通过连接手段发到信息系统里面去,信息系统可以进行分析。
对于在医院就医过程当中,整个信息要记录起来,会放在整个区域的中心里面共享。那么下次就医时可以把信息调用出来。或者某些情况我需要转院,这个时候也可以通过信息共享手段共享就医记录。
前面是我们对于智慧医疗的理解。下面我们谈一下智慧医疗在智慧城市当中的位置。
智慧医疗只是智慧城市其中一个方面,要想实现智慧城市需要实现城市信息一体化、共享城市的各个方面信息、整合城市内各种资源。智慧医疗要解决的是区域的卫生,把区域内医院、卫生机构、卫生管理单位、社区医院、妇幼医院等等跟卫生相关的机构,它们的信息系统、数据、流程要整合起来。
在数字化医院里面,现在医院里有各种各样的系统,检测有一些应用系统,这些也需要通过整合手段把里面的功能打通起来,形成更好的医生决策、院长决策和对于病症的处理。公共卫生信息化这方面,公共卫生信息需要向公众开放。这是智慧医疗的三个主要内容。
智慧医疗主要目标是要实现以人为本。在人的生命周期中,从在母亲肚子里面开始到出生以后,在孩童时期可能发生一些状况,到成年以后要保健,一直到生老病死的整个过程。在这个生命过程当中,我们和卫生、医疗机构打交道的点非常多。要实现以人为本,需要把这个过程当中的信息数据共享起来。比如说出生在一个城市,而工作又到了另外一个城市,那么整个就医信息可以整合共享。
医疗模式的转变,从前医疗是以治疗疾病为主的生理医学模式。现在是以增进健康为主的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这是一个非常重大的转变。
卫生部也有一个3521工程。这是我们的指南。这里就不详细介绍内容了。
数字化医疗和区域卫生、公共卫生信息化这三个方面,在数字化医疗方面要解决医院基础数据信息化、无纸化;应用系统整合;信息二次利用与决策分析支持。在区域卫生里面要实现区域协同医疗(比如双向转诊,从一个医院检查到另外一个医院治疗康复)、远程医疗、检验检查结果互认(至少短期内结果是互认的)、医疗和健康信息共享;公共卫生信息化方面要建立卫生信息模型;加速EHR和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加快人力资源建设,加强数据利用水平。
当前智慧医疗建设方面面临着很多问题。业务方面:医疗成本高;渠道少;效率低下、质量欠佳;看病难、看病贵;病人就诊手续复杂;医疗资源量化及分化。信息化方面:公共医疗关系系统不完善;信息孤岛严重;系统集成度低下;业务难以调整优化;系统多以“收费为中心”而且还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第二个部分要跟大家介绍一下如何开启智慧医疗。我们有“五把钥匙”,这个和SOA、物联网、云计算是融合的。从我们的角度来讲,并不是光把概念拿出来,而是梳理成五个方面。
首先是感知。刚才介绍时也提到了一些,比如说实时监控身体的状况;实时了解医疗、医院设备变化的情况。感知之后会得到很多数据。
其次是整合。整合的来源第一部分是我们感知的信息,另外是现有系统里面现存的信息。最终形成标准整合起来之后再进行共享。共享是跨区域、跨医院,在医院各个科室里面以及和每个人共享这些信息。产生了大量数据以后,第三步就是分析(业务分析规划的概念)。
比如从公共卫生角度来讲,可以通过一些情况的发生可以预测某些疾病、流行病在某个阶段是高发期。现在我们拿到检测报告并不知道有哪些潜在的病要发生,但是通过智能分析、模型梳理可以在信息当中得到更加有价值的信息,这是分析的作用。
下一步是交付。有了这些服务和数据,需要把服务和数据向人、医院、区域、相关卫生单位交付。这个交付过程也会涉及到一些技术手段。
感知这个方面跟互联网相关,比如说通过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等等。这些数据我们需要收集起来。
整个这个方面要实现互联互通信息标准化。实现系统互联互通这是非常容易理解的事情。前面谈到信息孤岛现象比较严重,整合度比较低,所以我们一定要整合起来,把功能通过服务化方式变成一个个比密度较小的原子去服务,这样系统之间可以达到整合和共享的目的。
标准化也是不可或缺的步骤,要想实现在不同医院、信息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一定要解决的问题是信息标准化。我们也要根据行业标准、技术标准进行整合。这些标准加上信息互联互通就可以对现有应用产生价值。
共享方面,比如说这个人在就诊,在一个医院和另外一个医院的信息共享,就可以很好的实现转诊就医。还有会诊,远程医疗,这也是一个医疗能力的提升。比如其医院之前要了解医生、科室等的信息。知识共享是基于历史经验等方面产生新的知识库,将来用于更多复杂的科研当中去。资源共享包括社会等医疗资源的共享。
分析方面,通过对健康状况的分析、疾病预测、知识库管理、医院业务统计(比如每天接受门诊量多少等等)这些统计信息对于医院管理者是非常重要的;医院决策(可以帮助医院决策者做出更好的应对措施)。
交付方面,有数据和功能,可以通过移动、云计算、互联网Web方式把这些信息公开出去。
第三部分,介绍一下锐易特智慧医疗的解决之道。
刚才讲了“五把钥匙”。从锐易特角度来说我们立足于共享和整合。以SOA和ESB以及标准为路线,这张图(PPT)可以非常清楚的看到,首先我们要面向服务架构把现有系统信息和功能以服务的形式整合起来,结合行业和技术标准,用服务的方式把它抽象出来。
通过ESB,ESB是个非常重要的基础设施,它是连接不同应用和服务的。
以标准为依据,刚才已经谈到了,这里就不再重复了。
(PPT)这张图是智慧医疗解决方案基于共享和整合的解决方案图。从图中可以看到,要在连接医院和相关卫生机构,这里是有区别的,有二甲医院、三甲医院、社区卫生服务站等等,刚才我们提到转诊、共享医疗咨询信息等等努力,但是打通起来有很多产品来支持。这里面包含了软件和硬件产品,以及我们新推出的一款智能前置设备。在这里我们强调的是整合与共享。
下面介绍一下锐易特在整合和共享领域产品的发展思路。我们通过多年研发形成了一系列的产品。SOA,大家都觉得很难,为什么很难?我们要进行安装、部署、开发测试等等事情,我们会推出相关产品来做以应对。产品各有侧重,也有比较全功能的。
智能前置集成设备可以把一些应用场景固化下来,大大降低了开发成本。包括硬件设备、屏幕病毒、黑客侵入、多种认证授权机制、安全审计、加密解密、内外网隔离等方面的功能。它会更安全。其次是更易用、更通用(行业应用模板)、更先进(基于SOA架构、基于ESB内核技术、可多协议接入、基于软硬件一体化的产品方式)。
第四部分,介绍一个案例。
去年前年我们实施了有十几个了,这里是其中一个例子(PPT)。我们建立了两级平台,一个是市级的,一个是县级的。其中包含12个数字化医院,四家三级医院、八家二级医院。两大基层卫生管理系统(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管理系统和村医卫生室工作站)。三大基于健康档案的增值应用(健康档案浏览器、公众健康服务网站、一卡通主索引服务)。两大基于平台的应用(双向转诊、综合分析与辅助决策)。这都是一些非常关键的功能业务。
(PPT)这是我们的解决方案。最中间是区域共享与交换平台的图。可以看到中心点交互有三级医院、二级医院、相关卫生管理监督部门、还有社区乡镇医疗机构可以互联起来。医疗机构之间互联互通之后可以非常容易的实现社区转诊、后期保健等工作。
左上角可以看到跨区域之间也是通过互联互通的渠道实现区域和区域之间的共享。
这是卫生部给出的参考架构(PPT),使用ESB将各种医疗应用系统整合起来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包括注册服务、目录服务、各种业务服务(有些给医院、有些给区域、有些给相关管理部门、还有给公众的。)
总体架构是这样的(PPT)。注册服务是解决谁连接这个平台,谁来使用这个平台。共享与协同服务解决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的所有存储以及共享。基于ESB的目录服务完成资源注册与设立共享交换资源。全程医疗档案服务解决的是卫生识别以及正确数据存储和管理的相关问题。通用服务解决安全隐私、配置管理、消息发布等工作。通信服务解决的是通讯过程当中相关协议适配等功能。还有基础设施,在基础设施上提供数据转换、协议适配等等管理以及监控。整个过程当中我们要做的是标准化结构、标准化内容、标准化接口。只有以标准的形式去梳理整个平台才能使得这些应用和数据更好的被重复利用和共享。
那么取得的成果是,看病贵、看病难已经趋于缓解。比如说有些大医院专家协助小医院专家对于某个病人进行诊断。大家在家门口也能看大医院专家。纸质病历将逐步退出。健康档案“活起来”,诊疗信息进入居民档案。
以上就是我主要的分享内容,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马总监为我们带来了智慧医疗的解决方案。实际上智慧医疗是实现智慧城市的一个很好的点,但是这个工作也不是很容易做的,因为它要以人为本,要以用户体验为本。下面我们有请中创软件商用中间件股份有限公司马亮经理进行演讲,演讲题目是《智慧交通--全球三甲,武汉城市自由流系统》,大家欢迎!
马亮: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大家下午好!下面我要跟大家一起分享武汉城市自由流项目。
交通与我们每个人都密切相关。“十一五”期间我国共完成公路水陆交通建设投资4.7万亿元,在铁路、航空、海事领域都有了相应的成就。大家感受比较深的就是高铁。高铁可以说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非常大的便利性。
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我们也面临着一些相关的问题,比如说交通拥堵问题。我想在座的各位都在各自的城市里深有感触。现在各大城市里面都有相关的关于交通拥堵的问题,虽然我们在基础设施领域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还难以解决目前的交通拥堵问题。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因交通拥堵造成的经济损失约为2000亿元。广州因堵车每年损失1.5亿小时,约损失7%的生产总值。可以看出交通拥堵为我们的生活、经济发展都带来了一定制约。
交通行业的发展不单纯是基础设施的发展,同时交通信息化的发展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核心组成部分。
在国家层面已经非常深刻的认识到这些问题了,从国家“十二五”规划来看,在我国公路、水路以及其他行业都出台了相关规划,在“十二五”规划当中一般都提到了加大整个信息化的建设,同时要解决提升我们交通智能化水平。
另外也会重点提到跨区域、跨部门信息的共享、整合。这页(PPT)是我们在“十二五”规划当中摘取的一部分。可以看得出来整合、协同、共享已成为“十二五”期间交通信息化发展的主旋律。
下面我跟大家介绍一个项目,武汉ETC。它里程碑的发展意义。因为它与伦敦、新加坡并列全球前三甲在城市范围内实现交通管理智能化、信息化建设。
武汉ETC的背景。
去过武汉的同志大家都知道,武汉两江交汇、三镇(武昌、汉口、汉阳)三足鼎立。城市之间的交通完全依赖于桥隧交通。随着经济发展,武汉市机动车数量增加了大概有14.4%,但是整个道路里程数增加了0.07%,可以看出整个机动车发展是非常迅速的,也造成了目前在武汉市大桥和隧道,尤其是上班时间,出现了比较严重的拥堵现象。
武汉市有一部分大桥和隧道都是通过投资来进行建设的,所以要进行相应收费。之前都是采取年票制,不管你行驶多长时间,每年多少钱就可以通过桥梁和隧道。其实里面有一些不合理的地方,对于频繁开车的人来说这是比较合适的,但对于行车数量比较少的人不合适。对于收费方来说,也很难通过这个方式形成投资和回报的良性循环。很难在武汉市其他地方建立这样的基础设施。
所以还是公平问题,如何让老百姓满意呢?既方便大家出行又让大家感觉到收费是公平的,这是主要的背景。
武汉ETC所有软件都是中创软件承建的,所有系统都是以中创Loong智慧平台为核心来进行构建的。研发周期仅仅为6个月。2011年7月1日成功上线,目前运行比较稳定。
对于全球来说,最复杂的应用就是在中国。武汉ETC具备了三个特点:
第一、高集成复杂。
武汉过桥隧道以前是年票制,停车收费需要刷卡。现在武汉ETC项目是使用计次收费,首先要捕获到通车所有的信息,比如说车牌、帐户要进行扣费。所谓“不停车”,就是车辆要保持在40到50公里的速度情况下,来捕捉相应车辆信息,进行扣费。这是和以前收费最大的区别之一。在恶劣天气情况下,车牌抓拍质量、数据质量能否得到有效保证,这也是市民比较关注的问题,会不会造成误扣费等等现象。这个项目里面使用了摄象头、传感器、服务器等等大概有100多个厂商,包括存储,大概有1000多种设备,需要将设备信息进行整合。另外也新开发了一些应用系统(计次系统、人工审核),大概有500多个功能模块,数据量也是很大的。还有联通了17家单位:银行、通讯企业、交管、环保、高速公路等等进行信息交互。集成复杂度是非常高的。
第二、高并发交易。
日高峰流量是64万车次,车牌采集识别129万次,387万次交易处理,360GB业务数据处理,量是很大的。日高峰车流量120万车次,车牌采集识别240万次等等。
第三、高安全可靠。
156条ETC/MTC车道7×24小时不间断运行,实时费用结算。1000多客服网点配合进行帐户缴费、开户,这些网点也需要正常运行。还有设备监控,包括车道,现在要和高速公路进行接口,有156条人工收费车道,也要进行对接。整个项目研发周期是6个月,如果没有采用中间件技术可能这个项目两到三年做不完。
这个项目的总体框架是这样的(PPT)。
该项目涉及到多个部门,涉及到路桥管理中心,还有收费站、银行、高速公路、稽查点等等。所有这些部门之间信息的整合完全是基于中创自身的Loong智慧平台进行信息流转、流通。
这个项目也取得了一些应用效果:
现在过桥过江不需要停车,以每小时40-50公里的速度运行,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交通拥堵。
还有将信息及时输送到公安部门,使公安部门也获得一些案件线索。
这个项目上线以来为公安部门输送了很多相关案件线索,帮助他们及时有效破案。
另外对环保部门也提供了相关信息。也是控制武汉市环境污染。当然还有其他部门需要跟其对接实现城市其他方面管理水平的提高。
还有对于车辆需要装传感器,对武汉车联网建设也起到了积极建设作用。
下面介绍一下中创Loong智慧平台总体框架。
屏蔽现有信息技术复杂平台、业务环境,这是它的目的。我们可以在这之上非常容易的建设每一个领域的智慧城市的应用。整个平台基于SOA理念,也基于核高基以及其他成果,比如说微内核集成框架、一体化管理框架。融合了我们在基础软件领域、行业里的业框架。从应用构建、运行、管理、整合、协同、感知,还有整个应用构建,提供了一系列的服务,这些服务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支撑。
这个平台的显著特点有开放协作(一体化管理框架);创新持续(能够根据现有的业务系统情况通过整合和共享打造全新的在智慧领域的应用情况);敏捷构建(大家知道智慧城市是非常复杂的建设情况,我们是否能够为整个应用建设提供快速构建的平台是很重要的,我们结合了行业当中应用,把一些知识融合到平台当中,可以快速构建某个领域的应用);信息安全(这也是智慧城市建设当中必不可少的,在整个应用安全方面我们也提供了一系列的防护能力)。
中创Loong智慧平台已经在很多行业内实现了成熟的应用,比如说武汉ETC,还有税务等其他行业进行了大量的应用实践。
下面我介绍一下中创软件中间件公司。公司成立于2002年,研发了一系列中间件产品解决了相关的不同问题。中创中间件发展有几个阶段:
第一,我们面向单一领域的中间件产品研发,包括在消息传输、报表展现等等我们提供了一系列中间件产品。当时都是以国际标准来研发的。
第二,2006-2008年我们对所有产品线进行融合。解决了信息化过程当中的面向复杂问题的解决方案。
第三,2009-2011年,承担了国家核高基项目,将我们原有产品线进行套件化的研发,这些套件有效的解决了信息化建设过程当中遇到的一些复杂问题。在这个阶段我们也联合其他厂商参与制定国家核高基标准,制定国家SOA标准。
第四,2012年-2015年,发展国家核高基标准,制定国家SOA标准。
中创软件中间件公司也非常重视、积极参与SOA标准化工作。下面是我们参与相关的规范标准(PPT)。
我的演讲就是这些,我们希望与大家共同发展共创美好的智慧未来,谢谢!
主持人:谢谢马经理的演讲!下面有请神州数码工程院数字城市研发中心李方平总经理演讲,题目是《SOA在智慧城市市民服务建设中的应用》,大家欢迎!
李方平:大家好!今天我要跟大家分享的是关于智慧城市的一些感受。今天上午梅院士对于智慧城市定义做了一个很严谨的刻画。
上位演讲嘉宾讲的是武汉的例子。上周我也去了武汉,大家知道武汉有著名的黄鹤楼,它在武汉长江大桥桥头,过了桥之后就是黄鹤楼。
我走到长江大桥中间的时候,长江大桥有桥头堡(城楼的形状)。忽然司机说“大家看,那是黄鹤楼。”其实那个楼也就有个五六米高,大家就很奇怪说“那是黄鹤楼吗?”仔细一看不是,是桥头堡。过了长江大桥我们看到了黄鹤楼,非常雄伟的屹立在桥头。这是一个笑话。
因为我们都是第一次到武汉,我们外地人而言,来这里最想感受的是什么?比如说现在移动终端这么发达,我到了某个地方之后可以搜索到附近有什么景点。当时我们也提“三大名楼”,当时我跟同事也在聊这个话题。
到晚上7点时,我们想“第一次来武汉,一定要尝尝武汉的特色饮食。”那么大家就开始搜索,找到一家饭店,我们等了40分钟,那家店特别火,然后才可以吃。上菜之后,大家大吃一惊,结果上的是湘菜。因为我们想吃的是湖北菜。当时我们就非常感慨,智慧城市发展到这个时候,能不能到了某个地方,把这个地方的吃喝玩乐给我解决的非常智慧一点。所以这是我们当时出的两个笑话。
我觉得对于普通人或者到了一个新的城市之后,我认为他对智慧城市的一个切身理解。其实做到这些技术对现在来讲并不困难,移动终端加上后台云的服务就可以。
我去江西时走在高速公路,经常想,走到这个地方有没有可以游览的地方,享受一些比较好吃、好玩的东西,我希望实时推送到我的手机上。我们觉得未来用SOA技术把大量服务资源在云端进行整合,通过移动终端把所有资源按照这个人的特点推送给这个人,我们理解这就是智慧城市一个比较朴实的描述。
刚才我讲的是局外人、城市外的人来感受的。我再讲一下一个人生活在城市内部他是怎么感受的。
上一周我们公司通知我们开公积金的卡。以前提公积金非常麻烦,提交申请一两个月之后才把相关账单告诉我们。我上个月总共出差了21天,在不同城市跑。我是好几家航空公司的会员,所有航空公司给我发短信“积了多少分可以有多少升级的里程。”这样的话所有积分我要进行不同处理。
上周的时候,联通的打我们家电话,告诉我我们家上个月电话账单是39块钱。我有三张信用卡,总共一万多,我就在不断的应付这些账单。
刚才大家都提到在一个城市里面,由于部门和功能分割会导致很多问题,它不是以人为中心的。我们说要以人为中心,对于我来说,我要处理很多账单,我的账单要用一个大箱子来盛(将近洗衣机的一半),这是以前。而现在变成电子账单。我理解,在智慧城市里,如何整合服务让老百姓生活更加便利。这是我对智慧城市的一点感受。
最近我们在江西做高速公路服务区的一个项目。作为经常开车的人,经常在高速公路上跑,到了服务区要吃饭、休息、加油。那么对于游客而言最关注的是什么呢?有一点比较明显。大家都知道“李先生”,原来是美国加州牛肉面。加州牛肉面在南昌市门庭冷落,但是放到服务区之后营业额非常之高。这是为什么呢?
我4月份去南京,同事请我吃牛排,38块一份,还要打8折,也就20多块钱。味道还不错。我同事说“这牛肉倒是挺便宜,要是真牛肉就好了。”我说“在牛排馆吃到的不是真牛肉吗?”他说“有可能是猪肉。”我说“猪肉也不错,只要不添加什么东西就行了。”他说“你说笑了,如果不添加什么东西,这个猪肉能是牛肉味吗?”吃完了以后让人感觉,这个饭吃了以后不知道是什么感觉。
所以我就在想,“李先生”为什么能够在服务区大卖?是因为作为一个开车到服务区去休息、吃饭的人,他首先想的是“找一个放心的地儿去吃”。在10年前、5年前,我们到高速公路服务区的时候,你可能最多去躺厕所,然后开车就走了,或者加油。但是以后的服务区是以人为中心,提供很多当地特色服务,当这些服务让人满意也让人感觉消费比较放心的时候,这个人就会比较放心的消费。
如果从城市延伸到服务区,我觉得这种服务区就是一种智慧的服务区。你怎么让顾客感受到这是安全、便利的,这才是智慧的。
我讲的这些故事都是我个人的亲身感受。下面我们花一点时间把SOA在智慧城市市民服务中的应用做个介绍。刚才我讲的都是以人为中心的服务的聚合。目前我们做这个项目跟其他各位演讲嘉宾不太一样。因为其他演讲嘉宾都是以项目形式来做,而我们做的这个是公司自己投资。自己投资的概念是什么呢?大家知道有个创新的项目可能会有很多风投进来,然后你自己想怎么能把用户吸引进来,怎么通过用户聚集给你产生增值服务,就像人人网、开心网一样,没有人强制着你去上,但是你觉得上面可以满足你交友、娱乐等需求所以你会去。所以我们现在做的这个事情是我们自己投资。我们把什么样的服务提供给老百姓,老百姓才愿意消费、进行聚集,形成一定规模之后再考虑商业服务。所以我们的思考都是围绕着城市里替老百姓服务的角度去思考。
大家都在提中国城市化进程非常非常快,上午梅院士也提到,到2050年,全世界人口将超过90亿,其实2011年的时候中国城镇人口已经超过农村人口。大家讲一个城市的时候无外乎提到交通、人口、经济发展问题。从这几个方面我们是面向对象的分析思路,我们面向的对象有三类,一个是城市管理者(关注的是城市管理设施、给老百姓服务的情况),还有就是企业以及市民。对于智慧城市的分析基本是围绕三个对象进行的。就是城市管理者、市民、企业各自关心什么。
其实与人相关的问题我觉得是城市里面要关注的首要问题。刚才讲到的,在现在这个阶段人越来越关注自我的发展。现在大家不再谈论温饱、吃饭问题,而是谈论吃得好、玩得好的问题,还有如何能让人在舒适的环境里工作和生活。而环境的问题也是围绕人进行的,人在很嘈杂的环境里生活的不会很舒服。包括社会关系,社会关系包括了人和人等等关系。在全世界其他各个国家,像澳大利亚、韩国、新加坡、美国他们都建立了以人为中心的系统,各有侧重。这块就不细讲了。
归根到底,刚才所有的服务,社会、政府、商业等等各种资源聚集到互联网,通过服务方式,以标准形式通过各种渠道(纳税、购房、医疗、社保、物流、环保等等)提供给消费者,这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以SOA为基础的,以人为中心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技术特色,包括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组织、服务提供。服务对象访问量大、访问量峰值量变化显著;领域知识丰富、数据资源庞杂城市、用户存在大量个性需求等等都是一些挑战。每个人只会关注服务好用不好用。这块也不详细地讲了。
最终还是要有一个开放平台去接纳这些技术。比如说我们去服务区,假如要以人为中心,必须要打破系统之间的隔阂,这样才能分析某个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他是经常来加油还是经常来吃饭,还是其他的一些行为。有了这些数据才有分析它的可能,才有智慧的可能。所以说最后要有一个开放的SOA架构平台,来完成这些事情。
我们公司对于智慧城市提出了一个基础架构(PPT)。从最底层的基础设施到信息资源汇集、服务汇集,再到以人为中心、企业为中心、城市管理者为中心各类服务打造幸福、繁荣、和谐城市。这是我们对于智慧城市的总体理解。
其中的细节我就不再过了。(PPT)这里讲的是每一个层面上我们所有做的服务。还是刚才讲的,以对象作为分类依据。
目前我们所做的智慧城市主要围绕着“两线三区”,京沪线、京广线;环渤海地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这些地方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信息积累到了一定程度,构成了基础条件。
刚才讲到以人为中心的服务,我们也是按照它的生命周期来讲的。企业的话从开立、经营、注销,也是同样的。智慧城市中SOA的作用包括市民服务、企业服务。
要做这些服务,必须要求各部门服务接入灵活可扩展;组合服务、流程服务可配置管理;功能、数据权限灵活可配置;操作易用、方便。
SOA中很重要的一点是,比如说可以通过有线电视、手机、银行ATM等等消费各种各样的服务,所以渠道灵活性是需要解决的。
(PPT)这是我们的集成化专项服务。
我们希望通过人生数字轨迹记录形成智慧城市民信息服务档案。有了这个档案之后可以分析个人的行为。这样就可以产生更多更好的服务。对个人而言就是个人空间,对于城市而言就是城市里的信息服务档案。
(PPT)这是我们在江西,以司乘人员为中心的架构。最核心的是服务区服务与数据集成平台。这是SOA最典型的特征。我们最底层是所有服务与数据集聚,其次是支撑未来生产经营、物业、工程、安全管理一体化信息管理,还有就是一卡在手、畅行神州,这是增值服务;再往上是江西省的物流集散地。
我们经过梳理,做了一个智慧城市的业务服务架构。(PPT)
好,今天我就讲这些,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李经理带来的方案。智慧城市已经不是一种概念,大家都行动起来了。当然我们也面临着很多挑战。资源整合、信息整合是最困难的。信息的透明度也是最困难的。我举个例子,昨天我上飞机,他们说“4点上飞机,上了飞机之后又不开一直在座位上坐了一个多小时。”坐在我边上的人就是东航公司的,他们网站上已经说要晚点,但是这个细节他不告诉你。因为这样他们的准点率就提高了,正点登而不是正点起飞。所以说信息共享和利用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我感受到今天大家分享的智慧城市建设的体会给了我们很多有利的启示。我认为智慧城市的建设应该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不能用传统的方式去做,要有一些颠覆性的思维才可以做,而智慧城市这个软件我们可以称为“高端软件”,就是高技术运营、高端运用、高端行业,实际上它是把各种软件技术的一种综合运用集大成才会做成智慧城市。当然智慧城市绝对不可能是哪一家公司包揽,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口吃成一个胖子。肯定是在一个一个应用当中逐步整合。在这个过程当中有行政管理、行政指导方面的问题,因为有很多信息不能共享,但是也有技术上的问题,特别是数据互联互通共享、数据标准,我一直认为这是最大的问题。
我现在给各个行业做咨询的时候,我都建议他们建这个行业的数据大集合。我帮上海交通做了五年的相关规划。我也是上海医疗方面的信息化的咨询师,我也建议他们做。因为不这样做,互联互通是解决不了的。都是应用碎片,各走各的,最后系统怎么集成起来?越做系统越散了,整合越困难。所以我有一个问题,智慧城市到底是先从北京、上海大城市开始做还是从二线城市开始做?我认为难度在二级城市相对比较简单一点。为什么?因为它的信息化水平相对要弱一点,信息化水平相对弱的城市做起来相对容易。不是信息化水平高的城市做起来容易。
而且在二线城市,城市市场政治强权更强。像上海市长,我因为参加很多上海市的常务会议,我听了几次之后深深的体会到“市长不好当。”市长当说一个事,税务局说这个不行、公安局说那个不行等等。平衡一下“再讨论吧,这个会议结束。”就是不停地开会。所以我觉得可能在二线城市相对容易做。这是我的一点体会。在一线城市是难做的,因为发展比较快。谢谢大家的支持!我们这一时段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的支持,我们的演讲环节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杨秘书长!下面是讨论环节。有请:雅安市经信委谭克强副主任;南京市信息中心谢华副主任;扬州市政府信息资源管理中心王云飚副主任。请三位主任就坐。我是全国信标委SOA标准工作组秘书处的王潮阳。今天由我主持这个圆桌讨论。我们会分为两个环节:首先先请各位嘉宾介绍一下各自的情况,接下来是台上台下互动。
今天我们讲了很多很多关于智慧城市的问题,三位也是来自于智慧城市建设的具体实践者,在这里我们很高兴邀请到三位分享。
第一个问题是,目前三个地方:扬州、雅安、南京市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的整体情况。先从王主任开始吧。
王云飚:非常高兴可以参与讨论。扬州智慧城市的建设上午我跟大家做了一些介绍。下午我想谈一点感想。上午听了北大姚乐老师讲EA。他讲在FEA当中,国外先进国家在建设信息化、推进智慧城市过程当中遵循了顶层设计的原则。同样在相关模型当中也牵扯到了决策咨询模型、技术实践模型以及绩效评估模型。这个对于我们扬州智慧城市推进具有非常好的借鉴作用。从扬州目前建设智慧城市的整个的推进体系和实施架构方面来讲,我们早上也讲了,EA、SOA它不仅是技术、标准,更是顶层设计、理念。实际上我们也在这个过程当中自觉、不自觉地在遵守相关的标准和理念,也在借鉴其他国家、其他城市信息化建设的先进经验。
在我们决策机构里,我们成立了专门信息化领导小组,由市长进行挂帅。我们这个信息化领导小组每年要举行两次以上的信息化成员会议。信息化成员包括了各个部门主要领导以及相关的分管领导。这个类似于扬州的CIO研讨会、决策会。我们对于各个部门、行业的新项目进行讨论。首先要讨论项目的投资,最重要的是要讨论相关项目单位、行业在执行过程当中需要其他部门给予怎样的信息资源支持,同时这个项目实施完了以后对于政府管理、民生建设,特别是对于智慧城市建设,能够带来哪些新的信息资源和相关的服务。
所以主要是解决这样的问题。
其次是我们的项目建设部门。扬州项目具体实施还是放在各个部门具体进行建设。因为从部门、行业来讲,它的应用涉及非常专业的领域,所以各司其职,我们的项目实施由各个行业部门牵头组织实施,要为其结果负责任。
我们信息资源管理中心的作用,介于行政管理、技术开发中间的一个环节。我们一直也认为这个环节非常重要。
第一个作用是需要把相关的技术标准或者是整体的智慧城市建设总体方案,需要向各个部门、各个项目部门进行贯彻。所以首先起到的是相关技术标准的监督、实施作用。
第二个作用是支撑作用,比如技术支撑。项目需要得到投资第一个环节就是要通过技术评审。第二才是相关的制定评审,这也是信息中心所起到的非常关键的作用。
第三个作用,我们不仅仅要提供相关的技术标准和技术审核,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对这个项目,它的整个建设过程当中所需要的相关硬件、软件、数据和服务资源,要进行支撑。
我们现在的硬件,市里面是统一建设。还有云计算平台也提供了统一的虚拟化的硬件和软件服务。在这个方面,各个部门项目都需要我们来提供相关的支撑。同时因为我们也汇聚了关键部门、关键行业、关键数据,这也是由我们进行支撑。
信息中心还有一个作用,所有的数据、服务汇聚到信息中心这边来,到底干什么?所以说它的另外一个作用是,对相关数据、服务依照有关要求,重新地加以整合。这整合服务范围主要包括:政府管理、民生服务、有些资源用于产业发展服务上。这也是信息中心所起的作用。
我就介绍这么多,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王主任。王主任做了一个很详细的介绍。下面有请谢主任做介绍。我在那边调研的时候,协调听您介绍有一大战略、三大业务领域、六大体系。请您给我们做一个整体介绍吧。
谢华:我把南京市智慧城市建设的情况向各位做一个介绍。南京市在“十一五”初期提出了智慧城市建设的构想。在“十一五”末期开始具体项目的建设。当时我们开始建设的时候也不像现在,有规划、战略引导等等,就是根据当时内部研讨,就开始进行建设。
建设初期主要是以基础设施为核心内容的项目建设,简要说“两卡一中心”:市民卡、车辆智能卡、政府数据中心。这些都带有技术测试成分。市民卡,南京市发卡年底应该到600万张,现在已经超过500万,应用领域包括零售、交通、医疗,包括市局机关进大院身份认证都依靠它。车辆卡也发行了将近6万张,主要运用在智能交通方面。政府数据中心主要是做政务资源的共享,而且为一些社会信息化的项目提供基础设施服务。目前提供的服务主要是基础设施(含网络),包括云计算、云存储、云桌面、政务信息资源共享。这些服务近几年来取得的成效还是比较大的。现在领导看成效有几个方面,其中一个指标领导是比较关心的,就是经济效益。现在这几个项目做的还可以。去年年底今年年初向市委市政府做报告的时候,算了一笔经济帐,建立数据中心以来,全市在信息化建设投入方面大概减少了投入将近1.9个亿左右。原来各个单位报来的信息化项目预算,最终通过政府数据中心集中建设、共享资源,砍掉了一部分,这样节省了将近1.9亿。
在信息内容资源共享方面取得的效益还是比较显著的,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增加财政收入,这块主要体现在税务部门。由于信息共享对偷漏税的行为起了很大成效。一年的时间,大概在两个多亿。第二个就是节约政府财政支出方面也达到了两个多亿。由于信息共享之后,民政方面,比如说低保户低收入家庭核对,他明明不符合条件还来申报,现在信息共享之后很容易识别真伪。再一个就是保障房的申请。总体测算下来,又是两个亿。所以这块效益是比较明显的。
去年我们也做了规划,原来过去做规划都是叫“信息化规划”,在“十二五”期间我们做了“智慧城市建设十二五发展规划”就代替、包含了“信息化规划”,《规划》当中提出来了“一大战略、三大业务领域、六大体系”。这是我们近年来在智慧城市方面所做的一些工作。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您谢主任!谭主任,请您介绍一下雅安相关方面的情况吧。
谭克强:今天有机会能够参加第五届中国SOA标准和应用研讨会,我深感荣幸。前面两所城市大家可能都很熟悉,对于雅安可能比较陌生。雅安在四川省的西部,距离成都120公里,雅安可能不出名,但是雅安的大熊猫大家应该知道,雅安是世界上第一只大熊猫发现地。雅安所处地理位置有几个特点: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结合过渡地带;雅安是汉文化和草原文化结合过渡地带;现代中心城市和原始自然生态区的结合过渡地带。雅安现在在建设国际化的区域性生态城市,我们党代会提出要在2016年初步建成。
我们雅安的条件跟前面两个城市差别比较大。扬州GDP是2200亿,而雅安GDP只有350亿,跟他们的差距还是比较大的。尽管我们条件落后,但是我们思想不落后。我们去年在党代会上提出了要构建数字城市打造智慧雅安。在这个要求下,我们书记和市长同时挂帅,领导雅安智慧城市的建设。这样也是一个很好的基础。领导也给我们打气,让我们放开手脚大力去干。
刚才杨秘书也提到了,像我们这样三四线城市应该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更有所作为。智慧城市建设方面我们的规划正在起草之中,应该是在7月份能够出来。通过我们前期调研发现,有几个特点:雅安信息化还是有一些基础的,有一些特色。比如说区域卫生平台在全国、全省都有一定的影响和示范性。再一个特点是,雅安由于经济比较落后一点,所以我们很多信息化建设正在启动中,包括旅游、智慧城管、智慧交通,在建设过程当中也可以整合资源。还有一个特点是各个部门的协作,我们对协作提出了需求,也提出了使用方向。更为重要的是,我们的部门已经主动与其他部门进行数据沟通。在没有统一领导下也是这样进行的。比如说我们人保局、住房公积金等等数据都是这样的。这块我觉得也是很厉害。
另外,雅安智慧城市建设按照统一部署和考虑按照共享、融合要求进行。比如说我们建立了相关平台,要整合12个应急系统,例如民政救灾减灾、森林防火等等。
下个月我们的《规划》将要出台,我们会有六个方面的注重,可以跟大家一起分享。
第一个是注重雅安的特点。雅安要打造成国际化区域型的生态城市。我们会突出这样的特点--“生态”。这是我们必须要坚持的。我们的领导也说“要青山也不要金山。”
第二个是注重建立好的机制和好的标准。我们在智慧城市调研当中,标准方面是智慧城市很缺乏的点。同时通过向一些先进城市学习(南京、扬州),也发现机制建设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个是注重安全性。智慧城市必然涉及到许多数据大量融合,这里面可能不一定涉密,但是关系到民生的很多东西。
第四个是注重打造资源共享的基础平台。比如说刚才也有嘉宾提到了云平台、政府云平台以及其他云平台。再一个资源共享和数据交换平台,这个也是很重要的。
第五个是注重发挥产业界(企业)和行业部门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如果不注重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不利于多方建设。同时企业界介入,他们好的经验、好的运营模式对于发展也很重要。
第六个是注重结果。我们不管做什么都是要服务,为谁服务?就是为群众服务。我们要为市民服务。市民满意是我们的导向。所以要注重市民满意。
通过今天的研讨听了很多专家发言,听取了很多先进经验。对我们的启发很大。我们一定会把会议的精神更好的在我们《规划》以及下一步实施当中做更好的结合。谢谢!
主持人:谢谢三位嘉宾所做的介绍。SOA标准工作组初步选定了八个城市做试点,包括雅安、南京以及扬州。在这里也想请三位嘉宾介绍一下目前智慧城市建设当中,有哪些具体需求,对我们有怎样的建议?
谭克强:非常荣幸雅安可以成为SOA标准工作组试点城市。我是这样想的,SOA标准工作组选择雅安一定会从全国布局考虑。如果说SOA标准能够在雅安成功实施的话,那它一定是具有复制性的。刚才我提到咱们雅安的地形特点,确实是做了很详实的考虑。标准制定以后,我们国家产业可以得到发展,可能对国民经济有利。

从安全来说,用于云计算、智慧城市数据交换和共享平台,这块不注重管控的话一定会带来风险。
我觉得应该发挥协作的优点,充分挖掘和发挥部门协作。我们的书记、市长都是智慧城市的推动者。我们也想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
至于建议方面,我希望SOA标准一定要是科学,广泛性的。如果说不被大家认知,不科学对发展肯定是不利的。我相信咱们的标准会是科学和广泛性的。
SOA标准有100多个参与单位,希望参与者一定要很好的遵循标准。
还有一个建议是,我们的终端用户应该尽量的更好的按照这些标准来做好试点工作。谢谢!
主持人:谢谢谭主任!我们SOA标准工作组的标准有22项,联合了102家成员共同制定的,我想我们工作组制定的标准一定会符合您所提的科学、广泛性的要求。下面请谢主任给我们提几点要求。
谢华:我看今天会刊方面有提到一些咱们工作组所做的工作。我谈几个还没有涉及到的。
第一个方面,咱们讲智慧城市这个“帽子”,我觉得有必要对智慧城市做出解释或者说做定义。尽管国内没有统一的定义,但是我想既然咱们做标准,如果说为之服务的标准自己本身没有一个比较明确的说法,可能大家对于标准的理解就会有偏差。
现在有各种各样的声音,各个公司也都提出了自己的理解,从某种程度上隐隐约约带有要把自己公司的利益放在第一,这是不合规的。所以需要有第三方对智慧城市进行比较明确的定义v 第二个方面,对于SOA标准本身,我觉得它应该有一个架构的问题。这个表上列了几十项,几十项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我们自己在做这个事情觉得不是很清楚。这本身就是顶层设计,那么它的部分,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应该有必要说得再清楚一点。这是总体需求方面。
在具体技术需求方面,基础设施方面我没有看到网络,特别是无线网络。现在都是3G,在研究4G。我们南京用的是中科院,不知道还有没有其他技术。这个我很关心。
再一个是关于IP。我讲的IP,不是IPv6的IP,而是政务网络矛盾冲突问题,由于上面对下面的制约,之间横向、纵向也是有冲突的地方。我觉得需要标准来解决问题。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云桌面。我看了《目录》里面谈到了存储、计算,我不知道云桌面是否包含在里面。从我们南京目前具体实施来讲,有必要把它拿出来,因为它涉及的面太多,包括涉及到个人。现在我们南京有1000台,以后还会增加。
目前我们感觉它在技术发展上有种自然垄断的现象。所以希望标准制定在这块也可以做个推动。怎么样来打破这种垄断。
前面讲到通过云技术采用成本有下降。但是也要跟大家实事求是地说,在云计算、云存储方面我们的成本是下降的,而且下降幅度还可以。但是在云桌面问题上,现在我们在实施过程当中,这个成本是上升的。比如包括后期维护等等方面。这个增加我觉得跟垄断是有关系的。
第三个方面,有一个需求,也是一种建议。就是SOA标准规范方面可以适当做个延伸。什么意思呢?SOA是从软件这块来的,但在业务和管理方面,顶层设计是没有人做的。在目前的组织架构下,业务、管理没有人做顶层设计的。实际上是各个部门、各个层级的政府都是自己做自己的。由于没有业务、管理方面的顶层设计,那么从需求上讲是比较慢的,特别是以后要进行更大化运用整合,就带来了孤岛现象,不仅仅是部门之间,甚至包括区域之间。比如说我们的“市民卡”,在业务管理方面也是缺乏跨区域。尽管国家“十二五”规划方面对跨区域规划给予了一定重视,但是我们觉得在实施过程当中还是比较困难。我觉得SOA这块由工信部牵头,可以适当往业务、管理方向做一些延伸。做一些规范标准,不做具体业务标准,而是对业务、管理内容做一些原则性的、规则性的要求。比如说你必须达到什么样的标准,你的信息或者你的流程达到了什么流程,我的系统才能为你服务,就是这个意思。
以前我们有个专家讲的很好,就是说如果完全跟着现在的需求走,就会造成整个系统非常复杂、非常零乱的情况,过若干年以后很可能以前做的系统就是垃圾。所以我觉得应该从信息技术角度、从信息化角度对服务对象他的规范性做出原则性要求。
比如现在我们国家现在在数据采集,多采集现象很严重。我觉得应该把这些适当提出来,对智慧城市发展是有促进作用的。谢谢!
主持人:谢谢谢主任!我听了下来,归根到底还是顶层设计的问题。其实目前SOA标准工作组现在有个SOA标准体系,共分为五大块:基础应用、技术、工程(工程要遵循哪些要求)、测评(如何对工程进行评测)、具体行业应用希望根据每个行业特点针对细化。目前标准化工作都是以这个体系来开展的。后续我们会把目前做的标准在各个城市进行试点。谢主任刚才提到的顶层设计的问题,作为SOA标准工作组我们只能是尽量的去协调。毕竟SOA标准工作组针对的是数据资源和共享这个层次的标准做一些具体工作。至于底层硬件等方面,还有刚才谈到的桌面,我觉得可以针对某个领域做一个综合考虑,以这样的思路来进行。南京也是我们的试点城市,希望咱们以后再继续开展探讨。
那么现在也请王主任给我们提一些建议和要求。
王云飚:我就讲一下自己的体会。SOA和智慧城市结合在一起,我们举办了这样的研讨。这是我参加的活动当中的第一次,我认为很有必要。
我也发觉今天到会的嘉宾里面,有厂商代表特别多,还有标准化专家特别多。我觉得城市代表比较少。
SOA它的推广、贯彻、应该是几方面结合在一起的。
第一、从标准层面来讲,我们提出的SOA标准应该具有权威性、实用性。因为所有的标准、技术到城市那一级的时候,这些都是为业务服务的,我们的业务是为政府服务的,为政府提供的服务做支撑。所以说标准的权威性、通用性、实用性特别重要。
最近扬州也准备做相关的体系,我们对一些城市进行了相关调研。在调研当中我们发现,比照标准的差距还是比较大的。
比如说姚老师介绍的例子,汇聚了政府行业各个部门所有相关信息资源,非常细致。我们在做这些工作相关标准、规范系统里面没有看到相关的章节。我觉得这可能是一些缺乏。所以说我们首先需要标准要权威、通用。这是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
第二、从业务层面来讲,也是针对地方政府来讲的。要加大对于标准的充分采用。政务相关服务包括城市国际化、服务标准化等等,这些实际上牵扯到相关服务提供。你是否已经有标准化的东西。这是在城市,特别是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当中,应该要有这样的理念去坚持。
第三、从开发层面来讲,特别是对于相关的开发商来讲,应该要加大标准功能化。为什么呢?这个方面我们也有体会。我们做云计算中心的时候,很想在平台上提供一些标准化服务,包括软件标准化服务。我记得有一个公司到我们那边推荐他的中间件,我们所有项目不是说由我们承建的,而是由各个部门、各个行业牵头承建的,开发商是众多的。这里面就体现一个问题,这个中间件如果说把它作为统一工具提供给其他的智能交通、智能旅游方面使用,必然的类似厂商对于这个中间件之知一知半解。而且我们也需要协调,这也涉及到协调成本等等方面。所以我们希望厂商应该对于标准贯彻方面要有公益服务的思想。而且各个厂家的产品对于标准的执行程度并不完全一致,这个中间也是牵扯到很多方面,也就是说最终成本由谁承担的问题。
所以我们希望标准制定方、标准使用方、标准开发方也要整体协调,共同来做出这样的标准。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王主任!您提到的权威性、实用性,这也是我们做试点的目的,希望通过试点工作使制定出来的标准能够切合大家的使用。
那么感谢三位对我们提出具体要求。以后在试点过程当中再做详细的讨论。
现在还有一点点时间,台下诸位有没有提问的?
现场提问:谢主任,刚才您说到减少1.9亿的投入,想问一下整体投入是多少?节约百分比是多少?
谢华:总体投入我不太记得,节约百分比应该是有50%左右。
主持人:好,今天的会议就进行到这里,感谢大家一直聆听我们嘉宾的演讲!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为本次会议做个圆满的结束,谢谢大家!

第一届SOA标准化国际研讨会 第二届SOA标准化国际研讨会 第三届SOA标准化国际研讨会 第四届SOA标准化国际研讨会
版权所有